面对话筒,他首先对《人在囧途》的成功再次表示感谢。
《人在囧途》上映接近一个月,票房稳稳的停在了三亿五千万的高位上。
虽已过了爆发期,每日仍有些许进账,证明了沈善登电影独特的长尾效应。
“电影就是一种娱乐方式,如今票房3.5亿,我很知足了!观众看得开心,是我的荣幸!”
记者顺势将话题引向批评声浪巨大的《赤壁(上)》,沈善登表现得十分得体。
他坦言道:“在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诠释上,大家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方面我个人也并不完全认同。”
紧接着,说了句公道话:“不过,平心而论,《赤壁(上)》在摄影、美术、服装,尤其是大型战争场面的营造上,确实代表了目前华语电影顶级的工业水准,技术上是非常先进的,这一点值得肯定。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需要各种尝试和积累。”
正如他当初打《色戒》,打的不只是一部电影。
如今他帮《赤壁》,也不只是一部电影。
他的对手,从来都不是某个人或某部作品。
他善于破坏,也善于建设,更善于守护。
沈善登在庆功宴后,从媒体的聚光灯下悄然消失。
他推掉了大量的专访邀约,甚至连一些重要的访谈也鲜少露面。
只是专注于经营公司,更多人习惯了他隐于幕后。
这种刻意的低调,非但没有降低他的存在感,反而像是一种蓄力,让沈善登的每一次发声都显得更具分量。
这次关于《赤壁(上)》的舆论风波,沈善登仅仅是对记者发表了那么一番看似客观的点评,其效果却如同巨石入水。
掀起巨大波澜。
当晚,几大门户网站娱乐版块的头条就变成了“沈善登评《赤壁》:赞工业水准顶尖。”
各大电影论坛、贴吧纷纷转载、热议。
不少人惊讶于沈善登的大度和眼界。
第二天,娱乐纸媒跟进。
许多社会新闻板块也进行了报道。
可以说,沈善登几句话,直接扭转了舆论。
那些原本铺天盖,恨不得将电影贬得一无是处的批判声,被中和、冲淡了不少。
不少观众回过头想想,也觉得电影虽然剧情雷人,但画面、场面确实是了巨资的,堪称精美宏大。
很多人诟病的核心,其实在于吴语森为了讨好海外市场,把充满东方智慧的三国故事拍成了不伦不类的电影。
因为黑的太过,反而导致《赤壁》口碑有所回升。
虽然于票房大局无补,但在舆论场上,不再是纯粹的一边倒臭骂。
查尔史密斯办公室。
这一下,把幕后的推手查尔佩里克,给看呆了。
他辛辛苦苦炮制舆论风暴,本意是想借踩吴语森和《赤壁》,来间接冲击奥运前的社会氛围,没想到沈善登轻飘飘几句话,就像一只大手,直接把他搅起的风浪给抚平了大半。
还让部分注意力,回到了电影工业本身的技术讨论上。
这完全偏离了他的初衷。
“这个沈善登!他到底想干什么?!”
查尔佩里克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气得差点摔了手中的咖啡杯。
他再次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导演,而是一个精通他们所有招式的对手。
史密斯在一旁安慰道:“专员,至少《赤壁》的票房败局已定,我们的主要目的之一达到了。”
“主要目的?我要的不是一部电影的票房失败!”查尔佩里克打断他,恼怒道:“我要的是氛围!是那种质疑、不满、撕裂的氛围!”
“现在好了,被他这么一搅和,反而显得我们是在无理取闹,人家自己人倒是团结起来了!”
史密斯试探着问道:“那我们是否再加大力度?”
查尔佩里克颓然摆摆手,脸上闪过明显的疲惫和恐惧。
“难了。舆论的势头一旦被引偏,再想拉回来代价太大。这个沈善登,他对时机的把握,对分寸的拿捏,太精准了。”
查尔佩里克再一次,由极度乐观,转为了极度悲观。
感觉上帝不爱他了。
对沈善登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挫败感。
他自我安慰道:“或许,或许我们之前的思路错了。”
“沈善登虽然抨击欧洲三大,但他赞同好莱坞的工业体系,这次他为《赤壁》说话,肯定的也是技术。”
“这说明他骨子里是认可强大工业实力的价值的。我们或许,或许应该尝试将他纳入我们的体系来理解。”
“合作也不错?”
查尔佩里克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史密斯听着这熟悉的话调,拳头在身侧暗暗握紧。
心里一阵无语,你这兜兜转转,折腾了一大圈,损失了那么多资源,最后又回到了他最初的建议?
但他面上只能保持平静,还要恭维道:“专员的见解总是更深一层。”
同样心情复杂的,还有身处风暴眼的吴语森。
他看到沈善登那番评价,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没想到,在自己被“文明世界”舆论误伤得体无完肤之后,伸出援手,帮他稍微挽回一点颜面的,竟然是这个他一直视为对手,甚至曾扬言要封杀的年轻人。
这种滋味,让他百感交集。
时间来到七月中下旬,奥运筹备工作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到了此刻,举国上下有一种紧张和兴奋。
在一次文化宣传系统内部协调会议上,有领导在总结近期文艺战线工作时,特意点名表扬了电影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奥运即将举行的关键时期,《人在囧途》等一批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们探索了主流价值与大众娱乐的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有力地巩固了我们的舆论阵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对于营造喜庆祥和、充满信心的社会氛围,发挥了主动的、积极的作用。这说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是很有大局观的!”
下午。
韩三平去参加一个宣传部门牵头召开的会议。
一进会场,他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对。
嗯?怎么回事?
好几个相熟的兄弟单位领导、宣传系统的同僚,纷纷主动上前搭话。
“老韩,可以啊!不声不响把工作做到前面去了!”
“把握主动,眼光超前!这步棋走得妙!”
“韩董,这回可是给咱们电影战线涨脸了!”
什么主动?超前?涨脸?还妙?
韩三平倒是有点莫名其妙。(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