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儿子月月打几千块钱回来。

“爷,这汤怎么样?”

苏超看爷爷喝完了汤,好奇非宿主吃了一颗属性丸是什么感觉。

“挺好喝的……这是什么意思?”

老爷子很纳闷的看着孙子又往瓦罐里添了一点儿开水。

“别浪费,涮一涮继续喝。”

这可是属性丸啊。

原价百万的东西,残留的那点儿也得好几千块钱。

“哟,我还以为你赚了几个臭钱就狂的没边了,没想到你还保留着咱们家的优良传统。”

老爷子哈哈大笑。

刷锅水也能喝,这可是肉汤。

苏超观察了爷爷两天。

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至于体力方面,从日常的切磋看不出来。

老爷子逐渐年老力衰,但是对分寸火候的把控却更加精准,不存在失控的情况。

不过,老爷子精神气确实明显好多了。

只是没有人会往什么灵丹妙药上去联系。

最多就是觉得天气放晴,这几天气温都比较暖和,老爷子晒了太阳,自然比前段时间精神。

一直到除夕前几天,包括西方情人节,苏超都一直在上课。

情人节那天,苏超打了挺长时间的电话。

其实,直接开车回京城会更显得惊喜,只不过苏超又不是真的毛头小子,而林知梦也不太像是会随便被黄毛感动的人,所以这种事很难发生在他们之间。

尤其是苏超甚至都没有名分的情况下。

所谓的男女朋友,只是苏德彪自己定义的。

雷神是受害者。

这年头年味特别浓重。

苏超在家里过了一个很热闹的春节。

相比较年前提早回来一个月,年后他就走的特别早了。

大年初三他就离开了。

这一天是1996年2月21号,天气晴朗,非常适合出行。

新专辑2月25号发布,虽然不需要他做什么,但是他也不可能在老家窝着。

临走的时候,他的车上被装满了东西。

像是打劫归来一样。

不背蛇皮口袋出门,碰到打劫的都不知道东西往哪里放。

这次带了比较特殊的东西。

一杆四米大枪。

正常的大枪肯定放不下,爷爷给弄成了两截,到了京城之后中间用铁皮套箍组合。

习武之人用的这种枪,不是随便砍一节木头就能做的,不管是选材还是制作过程都特别繁琐。

老爷子是铁匠,做这些得心应手。

这次让苏超带着大枪出门,是不希望孙子荒废了是这十几年练出来的功夫。

苏超顺路去拿了二月份的随机商店。

刷新在津门这个地方。

也算是顺路了。

这一期东西一般般,苏超只看上了音乐盲盒。

另外的东西,有一件是古画。

要价一百多万,将来说不定能卖好几千万,但是现在肯定买不起,买下来也没什么用。

毕竟现在的市场很冷淡。

至于砸锅卖铁甚至借钱买下来送给林知梦,苏超连想都没想过。

想睡我可以,想要我的钱不行。

第三件商品是《坏猪格格》。

商品算是套餐,里头包括而不仅限于小说、剧本、续集、主题曲。

东西很实在,价格也不贵。

这样一整套才六万块钱。

想想《坏猪格格》的收视率和造星能力,六百万也值啊。

不愧是随机商店的东西。

《坏猪格格》的小说创作,起始于1997年年初,据说琼瑶来京城路过公主坟,这个奇特的地名吸引了她的注意。

随行人员告诉她,相传清朝有一个民间女子被乾隆收为义女,死后便以“格格”的名份葬于此地,故名“公主坟”。

于是,琼瑶根据这个短短的传说,创作了《坏猪格格》。

至少是这个地名打开了她的灵感。

现在是1996年2月份,琼瑶还没来京城,还有一年的时间,苏超如果想做一部电视剧,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至少可以把小说卖到湾湾去。

他在湾湾也算是名人了。

只要小说稍微有点质量,他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愿意帮他出版的出版商。

到时候在湾湾出版,琼瑶看到了之后,自然就不会继续再构思这个故事。

没有人会怀疑苏超是截胡。

顶多就是,好巧啊,他想的跟我想的有点像——或者直接就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苏超并不喜欢《坏猪格格》。

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捧出来的都没啥好人。

最好的大概就是容嬷嬷了。

另一方面就是觉得,这部剧有洗白满清的嫌疑。

它不是第一部洗白的,之前就有不少《戏说乾隆》之类的剧,但它是洗白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

而且连拍好几部,可以说是掀起了清宫戏的热潮。

一直到后来对这个有了限制,才算慢慢的消停了下来。

这部剧出现的时机也很关键。

内地电视剧的口子才刚刚放开,精神食粮极度匮乏。

也给了这部剧可趁之机。

不过,反感归反感,反感并不能阻止这部剧红遍大江南北。

张何平那边的关系,还不足以让他有能力封杀这部剧。

最大的问题在于——

如果是别人做出来,苏超阻止不了,他可以不去沾边。

可是让他亲手把这部他很讨厌的剧做出,他过不了心里的坎。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