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支农產品交流会(6000字)
县供销社那栋灰扑扑的筒子楼里,瀰漫著纸张和旧木头的混合气味。
陈光明和余安在掛著主任办公室牌子的门外等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被一个表情严肃的中年办事员叫进去。
办公室不大,一张旧办公桌几乎占了大半空间。
桌后坐著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身材敦实,头髮白向后梳得一丝不苟,戴著一副老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且带著审视。
他就是县供销社的郑主任。
他手里正拿著陈光明上次留下的那双普通款深青色皮鞋样品翻看,动作慢条斯理。
“郑主任,您好!冒昧打扰,我是瑞安县马屿镇光明皮鞋厂的陈光明。”
陈光明上前一步,微微欠身,姿態放得低,语气却沉稳有力。
郑主任嗯了一声,眼皮都没抬,手指在皮鞋的针脚缝线上摩著:“私营厂?
他把私营两个字咬得清晰,带著一种天然的疏离感。
“是的。”
陈光明坦然承认,“但我们对质量的要求,比对国营厂只高不低。这双鞋,您看这用料、这做工“样子是比咱们库里的解放鞋强点。”
郑主任打断他,把鞋放下,身体后靠在椅背上,目光终於落在陈光明脸上,带著浓厚的审视,“但私营厂的名声,陈老板你应该也清楚,价低质次,礼拜鞋穿几天就开口,坑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们供销社是服务农民兄弟的,门槛不能松。”
陈光明心头一紧,脸上却依旧带著诚恳的笑意:“郑主任的顾虑非常对!”
“所以,光靠嘴说没用,我们才在集市搞了三天试穿,深青色这款,结实耐穿,就是给咱们山区群眾下地走路设计的,价格也实诚,乡亲们试过的反馈,您可以让刘副主任·——”
“老刘跟我提过一嘴。”郑主任摆摆手,显然兴趣不大,“集市上的东西,鱼龙混杂,能说明多大问题?”
“交流会不一样,那是县里组织的,代表我们供销社的脸面,展位都是留给服务农业生產的正经营农具、种子、农药的,再不济也是国营大厂的胶鞋、劳保靴,你们私营厂,还是做这种。”他指了指桌上那双栗色女靴样品,语气略带嘲讽,“里胡哨的皮鞋的,往那儿摆?不合適。”
“郑主任。”陈光明深吸一口气,知道硬顶不行,必须拿出点实在东西,“您说的交流会服务农业,我们完全赞同,但我们这款深青色皮鞋,恰恰是劳保鞋的升级版!”
他拿起那只鞋,用力弯折鞋底,展示它的弹性和韧性,“您看这底子,软韧耐磨,走山路不咯脚,减轻疲劳。”
“猪皮面厚实透气,夏天不捂脚,比布鞋耐穿,比解放鞋舒服轻便。”
“我们光明厂在瑞安、平阳的码头、矿上,这款鞋就深受工人兄弟喜爱,靠的就是这份实在的劳保属性,它提升劳动效率,减少脚部劳损,不就是间接服务生產吗?至於样子,老百姓干活之余,走亲访友,谁不想体面点?”
他顿了顿,看到郑主任眉头似乎鬆动了一丝,立刻拋出数据,“我们在集市试穿三天,深青色款卖出二十七双,几乎都是做力气活的乡亲买的,没有一个回头说不好,我们还做了登记。”
陈光明示意余安。
余安立刻从兜里掏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面记录著购买者的姓名、大致住址、
购买的款式尺码,甚至还有几个按下的红手印,旁边歪歪扭扭写著穿著好、合脚、走山路得劲之类的简短评价。
“郑主任您看,这就是口碑!虽然时间短,但都是实打实的文成本地乡亲!”
陈光明把这张带著乡土气息的用户反馈轻轻推到郑主任桌上。
郑主任拿起那张纸,老镜滑到鼻樑,目光在那些质朴的留言和红手印上停留了片刻。
他手指在南田公社、走山路得劲几个字上无意识地敲了敲,没说话。
办公室里一时只剩下纸张轻微的声。
“你这个想法倒是有点意思。”
郑主任终於放下纸张,语气缓和了极其微弱的一丝,“把皮鞋当劳保鞋讲——”
他沉吟著,似乎在权衡。
“而且,我们光明厂是有担当的厂子!”陈光明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刻加码,“关於质量,我们在集市就承诺过,现场试穿,不满意包退,拿回去穿,只要非人为损坏,一个月內开胶断底,包换一双新的。”
“如果交流会期间,供销社代销我们的鞋,出了问题,我们光明厂承担全部责任,该退该赔,绝不推,绝不会砸了供销社的金字招牌!”
这掷地有声的保证,让郑主任的目光闪了动。
私营厂敢这样拍胸脯的,確实少见。
“至於展位。”陈光明话锋一转,姿態再次放低,“我们理解交流会以支农为主,位置紧张。”
“不敢奢求主展区,哪怕给我们一个角落,哪怕是在日用工业品区域的边边角角,能让我们把鞋子摆出来,让农民兄弟看看、试试,我们就感激不尽,租用费我们按最高標准交!”
他把姿態放到最低,却把质量保证和配合度抬到最高。
郑主任沉默了。
他重新拿起那只深青色的皮鞋,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厚实的猪皮帮面和密集的针脚上划过。
余安紧张得手心全是汗。
足足过了两三分钟,郑主任才长长地、似乎带著点无奈地呼出一口气:“你们私营厂,倒是挺能钻营—也敢下保证。”
他放下皮鞋,目光扫过陈光明和余安,“展位的事,我再考虑考虑,交流会毕竟不是儿戏,还要跟其他几个副主任碰个头,你们先回去吧。”
这是送客的意思,但不再是断然拒绝。
“谢谢郑主任,感谢您给机会,我们等您消息!”陈光明立刻识趣地站起身,脸上带著真诚的感激,没有半点纠缠的意思。
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逼就显得不识相。
从供销社出来,余安长吁一口气,后背都汗湿了:“老板,有戏?”
“有缝了!”陈光明眼中闪著精光,“但缝还不够大,还得添把火!”
“添火?怎么添?”余安不解。
“刘副主任那条线,得烧旺它,还有,集市摊子上的口碑,得烧得更旺,旺到郑主任耳朵里!”陈光明目光投向熙熙攘攘的集市方向,“走,回去,咱们的摊子,得换个玩法了!”
回到集市口的拖拉机旁,陈光明立即调整策略。他让小海找来一块大木板,用炭笔写上醒目的標语:
【光明皮鞋文成试穿点】
【真金不怕火炼好鞋不怕踩!】
【免费试穿三天,深青劳保款更耐磨!】
“免费试穿三天?”小海愣了一下,“老板,咱这都摆三天了”
“那就再续三天,重点突出劳保和耐磨!”陈光明脸色认真,“余安,你辛苦点,今天就去县城转转,看能不能找到补鞋修鞋的老师傅,钱请过来,现场坐镇,再买几块厚实点的砂轮、粗砂纸回来!”
“修鞋师傅?砂轮?干嘛用?”余安和小海都憎了。
“做耐磨测试!”陈光明拿起一只深青色皮鞋,“光说耐磨不行,得让文成的乡亲们亲眼看见,修鞋师傅懂行,他的话比我们管用,砂轮砂纸,是用来磨给大家看的!”
这招一出,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一早,当那位头髮白、手指关节粗大的老鞋匠张师傅带著他的小马扎和简单工具在拖拉机旁坐定时,旁边还放著一架用砖头简单固定的、手摇的小型砂轮和几块不同粗细的砂纸时,立刻吸引了比前两天更多的人围观。
“嘿,还专门请了修鞋的?”
“砂轮?这是要干啥?”
“瞧这阵仗,这老板挺下本啊!”
陈光明拿起喇叭,声音洪亮地盖过议论:“各位文成的父老乡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我们光明皮鞋的橡胶底耐磨,到底有多耐?今天就让这位老师傅张师傅,给大家现场试试,大家做个见证!”
他拿起一双崭新的深青色皮鞋,递给张师傅:“张师傅,您是行家,您来动手,给大家看看这鞋底经不经磨,用砂轮,用砂纸,怎么狠怎么来,磨坏了,算我的!”
张师傅显然也被这阵势搞得有点紧张,他接过鞋,仔细看了看鞋底纹路和橡胶质地,点点头:“这底子料子,看著是实在。”
他固定好鞋,摇动了砂轮手柄。
刺啦啦一—
砂轮高速旋转,带著刺耳的摩擦声,狠狠啃噬在黑色的橡胶鞋底上。
火星伴隨著淡淡的焦糊味溅射出来!
人群发出一阵惊呼,纷纷后退一步,又忍不住伸长脖子往前挤。
令人惊讶的是,预想中橡胶被快速削掉一大块的情形並未出现。
砂轮磨过的地方,橡胶只是表面微微发白,留下均匀的划痕,掉了些微粉末,整体厚度几乎看不出明显变化!
张师傅惊讶地了一声,加大了手摇的力度。刺耳的声音更响了,火更多了,但那橡胶底依旧坚挺!
“嘿!真耐造啊!”人群中一个汉子忍不住喊了出来。
“是啊,你看那砂轮磨半天,就蹭掉点皮!”
“这底子硬实!”
磨了足有三分钟,张师傅停下,额角都见汗了。
他拿起鞋,展示给眾人看。
鞋底被砂轮打磨的区域明显发白髮毛,但確实没有大的缺损或沟壑,磨损程度很浅。
他又拿起一块最粗的砂纸,在另一处鞋底边缘用力摩擦,效果相似。
张师傅喘了口气,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用他特有的、带著浓重方言口音的权威语气下了结论:“各位街坊,老汉我修了一辈子鞋,各种鞋底子见得多了。”
“这双皮鞋的底子,用料实在,硫化得好,比普通的解放鞋底、塑料鞋底,耐磨得多,这个没掺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