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外来的贴牌代工(6000字)

马屿镇光明皮鞋加工厂的三条流水线轰鸣作响,空气中瀰漫著新皮革和胶水的混合气味。

日產量稳定突破三百五十双,仓库里整装待发的皮鞋箱子堆得小山一样高。

庄国栋脸上的焦虑早已被一种亢奋的忙碌取代,他穿梭在生產线间,嗓门洪亮地吆喝著布置任务。

陈光明站在新搭建的简易二楼办公室窗前,看著厂区內人来车往,运料的拖拉机、拉货的三轮车进进出出,一片蓬勃景象。

“余安,各供销点的报表匯总了吗?”陈光明转身问道。

余安正埋头在一堆单据里,闻言立刻抬头:“刚理出来,光明哥,马屿店、仙降店、

万全店,还有新开的水头供销点,皮鞋基本是上架就空。”

“栗色滚边款还是不够卖,深青色的普通款也供不应求,林晓那边又在催,说矿上几个工头都想给队里定一批劳保皮鞋,问我们量大能不能再便宜点。”

“便宜?”陈光明微微眉,“我们的成本卡在那里,猪皮价格刚稳下来,兔皮镶边费工,胶底和人工都在涨。”

“3块2一双的出厂价,给供销点是3块5,他们卖4块到4块5,已经是贴著成本线在走,再便宜,除非——”他顿了顿,没把偷工减料四个字说出来。

这是他从建分抹中心、搞塑编袋合作社时就定下的铁律,质量是牌子立身的根基。

光明牌皮鞋能在短时间內打开局面,靠的就是“里子吸汗、底子软和、样子体面”的口碑。

“跟林晓说,量大可以优先保证供货,但价格空间有限,顶多每双给供销点让利1

毛,让他们自己斟酌零售价。”

“另外,让庄国栋挑几个手艺最稳的老师傅,专门成立一个小组,研究下矿工鞋的加固方案,鞋头、后跟这些易磨损的地方用双层皮或者加厚衬里,价格可以適当上浮一点,走耐用路线。”

“好,我马上去办。”余安点头记下。

陈光明的思绪又飘到了原料上。

虽然硝皮坊运转起来了,赵上峰和大姨父也在外面拼命收皮子,但稳定的、高品质的原料供应始终是悬在头上的剑。

特別是猪背皮,需求量大。

他正琢磨著要不要亲自再去一趟苍南或者更远的福建福鼎看看,楼下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上来的是赵上峰,他风尘僕僕,脸上带著少见的凝重,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光明,出事了!”

“怎么了?慢慢说。”陈光明心下一沉。

“我刚从高楼镇那边收皮回来,路上碰到好几个相熟的皮贩子,都跟我抱怨,说现在收生皮越来越难了!”赵上峰喘了口气,“不是没皮,是价格乱了套,镇上、还有附近几个村,冒出来好几拨人,也在拼命收皮,出的价比我们光明供销点还要高!”

余安惊讶道:“比我们还高?我们可是现钱结算,还略高於市价啊!”

“是啊!”赵上峰拍了下大腿,“这帮人像疯了一样,猪皮、牛皮、兔皮,见皮就收,价钱抬得邪乎。”

“我去打听了一下,领头的是镇上原来几个不大不小的皮鞋作坊老板,钱广发倒了,王大海也半死不活,但还有像李记的李大头、张氏的张驼背这些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大单子,听说是给外面的大牌子做鞋!”

“贴牌代工?”陈光明立刻抓住了关键。

这在温州沿海的乡镇,尤其是桥头纽扣、柳市电器、金乡標牌等產业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小厂子没品牌没销路,但有人有设备,给上海、广州甚至国外的大品牌做代工,赚取加工费,是一条重要的生存路径。

只是没想到,这把火这么快就烧到了刚刚起步的马屿皮鞋业。

“没错,就是代工!”赵上峰肯定道,“听说接的是上海一家叫飞跃的牌子,还有广州那边一个挺有名的金利,单子量非常大,要求也急。”

“这些作坊自己吃不下,就联合起来,抱团抢单,也抱团抢原料,他们现在手里有了大单子的定金,底气足了,收皮子根本不计较一两毛的成本,先把皮子抢到手,保证生產不停才是关键,好些原本答应给我们供皮的散户和小硝皮作坊,一看他们出价高,转头就把皮子卖给他们了。”

陈光明的眉头锁得更紧。

本来他们靠著就是稳定才能收到原材料。

但如果那些作坊打出那些大牌子,靠著这些牌子的吸引力,肯定会让更多人放心,从而把皮料卖过去。

这不仅仅是原料爭夺的升级,更是对他刚刚树立起来的光明牌的正面挑战。

那些代工厂为了抢单、赶工期、压成本,在质量上必然有所妥协。

但他们的规模一旦起来,靠著低价倾销,足以衝击光明牌刚刚打开的市场。

“还有更糟的。”赵上峰压低了声音,“我听说,他们不光是抢皮子,还在私下里挖我们的人,开价比我们高,说是计件,做得多拿得多,已经有老师傅的徒弟被说动了.....”

还是那个问题。

这些大牌子的名声太大了,能吸引不少人。

而且他们也开的起价格。

“岂有此理!”余安气得站了起来,“这不是拆台吗?他们自己没本事搞牌子,就来挖我们的墙角、断我们的粮?”

陈光明没有立刻发怒,他走到窗边,目光再次投向繁忙的厂区。

刚整合起来的队伍,刚点燃的士气,刚有点名气的牌子,正处在最需要稳定和发展的关口。

外部代工资本的介入,本地作坊的联合反扑,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让形势变得严峻。

“知道领头的是哪几家吗?李大头、张驼背,还有谁?”陈光明的语气异常冷静。

“还有周家的周扒皮,这人以前就跟钱广发走得近,心黑手狠。”赵上峰补充道,“他们好像还拉拢了镇上一个叫皮匠陈的老师傅,这人手艺好,有点威望,由他出面联络其他小作坊和散工,说服力强。”

“皮匠陈?”陈光明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个手艺精湛的老皮匠,但性格有些固执守旧,对光明厂这种流水线生產和新样子一直有些微词。

“看来他们是下了血本,连这种老资格都请动了,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用规模和低价,把我们这个刚冒头的光明牌扼杀掉,或者至少挤到角落里去。”

“光明哥,那我们怎么办?跟他们拼价格?”余安焦急地问。

“拼价格?”陈光明摇摇头,“那是下策,正中他们下怀,他们可以为了抢单暂时亏本,我们亏不起。”

“光明牌靠的是质量口碑,价格战一打,就算暂时贏了市场,牌子也砸了,以后想再提价就难了,我们要打,就打他们打不了的仗!”

他走到桌边,手指重重地点在桌面上:“首先还是要保证原材料,赵哥,你辛苦点,带几个人,避开马屿周边的锋芒,往山里走,去文成、泰顺那边。”

“那边的猎户多,皮子虽然分散,但品质不差,而且那边信息闭塞,还没被这波涨价潮波及,带上现钱,价格比平时高一成收。”

“另外,联繫耗子,让他盯紧市里小码头的边角料市场,还有,福建福鼎那边也让他去探探路,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源头。”

“告诉大姨父,水头供销点那边的生皮收购也不能停,价格先稳住,看看风向,但我们自己硝皮坊的產能要开足马力,用好皮、次皮都要收,次皮处理好了也能用在劳保鞋或者內衬上,关键是不能让工人閒著,设备停转!”

“明白,我这就带人进山!”赵上峰转身就走。

陈光明看向余安,“把王洲师傅叫来,还有几个技术小组的骨干,马上开会,人心不能散。”

“光明厂刚起步,前景远不止眼前这点代工费,告诉所有工人,尤其是老师傅和骨千,从下个月起,工钱整体上调5%,计件工资的標准也重新核算,保证多劳者能拿到更高的收入。”

“设立质量標兵奖,每月评一次,奖金要实在,另外,伙食標准给我提高,要让工人感受到,在光明厂干,有奔头,有保障,比去那些为了赶单子不管死活、拖欠工钱的代工点强百倍!”

“好,涨工钱、评先进、改善伙食,这些我立刻去办!”余安精神一振。

“最后就是市场!”陈光明的自光投向更远处,“我们的供销点网络是我们的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