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这些东西,能带来怎样的好处,这是人尽皆知的。

但是,像洛凡这般系统性的以“生產力”为標杆衡量,这人朱標觉得非常的新奇,自然也愿意多听一听洛凡的这些描述了。

“红薯,推广全天下。”

“大明百姓,若是说原本需要500万农民耕种,才能养活整个大明的所有人。”

“那么,粮食的亩產值若是翻了5倍的话,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需要100万农民,就可以养活整个大明的人了呢?”

“如此,剩下来的400万青壮劳动力呢?他们不需要种粮食了,可以去干点別的。”

“比如说修路建桥的,需要水泥,钢铁。”

“比如说,烧制玻璃,来製作各种玻璃製品。”

“比如说,纺织,用纺织机製作更多的衣物布匹。”

“再比如说,运输,將国內大量富余的物品,送往周边的国家去贩卖。”

“当生產力提高了,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就可以种出全国人民够吃的粮食了,那么,这多余出来的农民就可以做工,生產除了粮食外的其他物品,商品。”

“这便是生產力大大的提高了后,大明可以慢慢的向工业化转变了。”

“工业化转变,生產的各类商品更多了,自然,百姓们的生活也就更加富余了。”

“比如说玻璃,原本的砂土是没有价值的,但把它烧製成玻璃,就有了价值了,这边是创造財富。”

“生產力整体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然,全国的財富也跟著大大的提升了。”

洛凡开口,用举例子,讲道理结合起来,给太子讲述了生產力提升带来的財富提升情况。

而这些理论知识,是说得通的,这也让太子朱標的脸上,流露出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