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打量应天城,街边小贩的吆喝、行人的嬉笑怒骂……

朱元璋熟稔地领著路,布鞋踏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快的声响,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微服查访民情的岁月。

“走,前面那家李记鸭血汤,保准让你吃得连舌头都想吞下去!”朱元璋大手一挥,带著孙儿一头扎进了市井的烟火之中

简陋的木桌被擦得发亮,老板麻利地端上两大碗鸭血汤,瓷碗边缘还沾著岁月磨出的豁口。

奶白的汤汁上飘著葱和辣椒油,嫩红的鸭血颤巍巍臥在碗底,油豆腐吸饱了汤汁,在热气中微微膨胀。

朱元璋接过粗陶碗时,故意学著市井汉子的模样咂舌:"好傢伙!李老板这手艺越发精进了!"

朱雄英盯著碗里翻滚的热气,鼻尖縈绕著浓郁的鲜香,握惯毛笔的手捏起竹籤,小心翼翼戳起一块鸭血。

嫩滑的鸭血刚入口,鲜美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炸开,他忍不住眼睛发亮:"比御膳房的芙蓉羹还鲜!"

话音未落,朱元璋已经掰开金黄酥脆的烧饼,裹著沾满汤汁的鸭肠大口咬下,腮帮子鼓鼓囊囊:"读书人的嘴就是讲究!这玩意儿哪能和宫里比?吃的就是个热乎劲儿!"

隔壁桌几个挑夫见状,纷纷侧目。其中一个络腮鬍汉子爽朗笑道:"老哥哥,你家小子没吃过鸭血汤?"

朱元璋咧嘴大笑:"这小兔崽子小时候就跟他二叔来吃过了。"说著,他夹起一筷子鸭肝,不由分说塞进朱雄英碗里。

朱雄英看著祖父沾满汤汁的粗布袖口,忽然想起御书房里那个批阅奏摺时不苟言笑的帝王。

此刻眼前的老人,正用袖口隨意擦著嘴角的油渍,皱纹里都漾著满足的笑意。街边的风裹著烤红薯的甜香掠过,將他鬢角的白髮吹得凌乱,却让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格外生动。

"大孙,多吃点!"朱元璋又往孙儿碗里添了块豆腐,"当年打陈友谅那会儿,能吃上这么一碗热汤,可比当皇帝还舒坦!"

日头渐渐西斜,木桌上堆起啃得乾乾净净的烧饼渣。朱元璋摸出几枚铜钱拍在桌上,起身时故意压著嗓子对老板说:"明儿还来!別给咱留座,省得耽误你做生意!"

老板笑著应下,却没看见这位"老主顾"转身时,悄悄往柜檯竹筒里多塞了一锭银子。

日头西斜时,秦王府后园的蝉鸣声渐渐弱了下去。

尚炘和尚槿早已守在书房门口,小尚槿揪著哥哥的衣角,水汪汪的大眼睛直勾勾盯著伏案写药方的朱樉,奶声奶气道:“爹爹……出去玩嘛……”尚炘也跟著晃著朱樉的手臂,肉乎乎的手掌把他的衣袖都揉出了褶子。

朱樉搁下笔,捏了捏两个孩子红扑扑的脸蛋:“正午日头毒,现在去才不会晒脱皮。”

话音未落,尚槿就“哇”地欢呼起来,踮著脚去够门边的小竹马。尚炘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拽著父亲的衣摆蹦跳:“谢……谢,叠!”

清脆的童音撞在雕木樑上,惊起廊下棲息的麻雀,扑稜稜掠过满架蔷薇,將斜阳里的欢笑声洒遍整座王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