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生產线

又是三个月后,在李家的橡胶种植园。

“好了么?”

“好了。”

“第三十二次试机,开始。”

隨著郑毅下了命令,手下的工程师冷静的开启了生產线的全部开关,呼嚕嚕,呼嚕嚕,呲~,kuku咔,kuku咔~

伴著刺耳的噪音和轰鸣,传送履带缓缓传动,將一块块巨大的,白色的,但脏了吧唧的橡胶块传送到一个巨大的,还在嗡嗡震动的破胶机中。

轰轰,轰轰,轰轰。

足有四米高大,仿佛一个钢铁巨兽大小的破胶机运作起来,伴著巨大的噪音,大地都在跟著震颤,片刻之后,原本一大坨一大坨的橡胶,全都被撕成了小块,重新的落在了履带上,前往下一道工序。

郑毅:“破胶机启动正常,运转正常,但是噪音比预想得大些,这才试机了三十几次,机体便已经有了明显晃动,

应该是减震做得不好,里面的哪个部件被震得变形了,记下来,一会儿停车,下次试机之前再去內部检查一下,回头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减震。”

一旁,吴文浩戴上了眼镜,不停的奋笔疾书。

可怜的孩子,刚跟了郑毅还不到半年,就给干成近视眼了,只是眼睛的后面,一双属於少年人的眸子分外的明亮。

『这是我师父做的机器,我师父做的,完全根据橡胶园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自己生產的,属於我们自己的机器!

以后,我也要生產这样的机器,学会师父的本事,我也要设计自己的机器!』

一旁,陪著郑毅已经熬了快两天一夜的李孝式也是连连感慨,一口一个他妈的:

“虽然已经看了三十多次了,但每次看到这么大的设备,一想到这东西居然是你那厂子里自己做的,而不是跟日本人买的,甚至他妈的日本人都没有这个东西,都他妈觉得是不可思议的震撼啊。”

郑毅则是道:“没你想的那么乐观,那里面的电机是日本货,刀片虽然是咱们自己铸的,但用的钢材是美国进口的,咱们马来亚没有这么好的钢,

这东西看著大,但其实里面是空的,就是个大铁壳子,核心部件就是电机和刀轮,还都是外国的,离全国產还早著呢,

另外里面有几个关键零部件,是日本师傅车的,厂子里的中国工人还车不了这么高精度的东西,且得学呢。”

当然,除了核心的电机和刀具用钢,其他的部分就確实都是他们厂搓出来的了。

其实主要就是铁架子,铁皮子,铁钉子,加上几十个机械构件,几十个螺丝螺帽,把这些东西按照郑毅画的设计图给组装起来就行,很简单的。

这,就是郑毅坚持要自己生產机械配件的原因。

整个机器在组装的过程都是现场施工,核心部件確实是进口,但至少便宜得多,不算那俩核心部件的话整机安装下来总成本都没超过两千马幣,以后要是能走批量生產的话成本还能进一步的降低。

而且只要里面的两个核心零部件不坏,这台机器的维护,保养,维修,都可以自己搞,运营成本也会大大的降低。

若是他没有配件生產能力,这么大个机器,整机从欧美进口,再让欧美工程师来安装,维护,那怕是这整个胶场都没这一台机器来得贵了。

有时候,所谓的工业化能力,就是这么简单的帐,划算,便宜,就能上。

这,就是他们南洋华人搞工业化的第一步。

说著谦虚,但郑毅那胸脯早就已经挺起来老高老高,脸上的得意之情怎么也藏不住了。

李孝式:“呵呵,反正我他妈的觉得,光是这台切胶机,你就已经很牛逼了。”

说著,李孝式也不嫌脏,吵,走过去,像是抚摸一位美人一样,温柔的抚摸著这东西的铁壳子,尤其是上面的泰有商標,更是乐得跟个傻子似的,甚至还亲了它。

“他妈的,我就知道你小子肯定能把事情做成的,但是我也没想到,你小子居然这么快啊,这么快。”

郑毅:“这玩意確实是不难,你的要求也未免太低了吧,我造的是一整条的生產线,离成还远著呢,况且还得进行成本和效益的认证呢。”

李孝式:“还特么认什么证,只要是机器,就比工人用刀子砍强!”

李孝式也不懂技术,就是觉得,这机器这么他娘的大,光高就有四米多,那这就是厉害。

大机器就是比小机器厉害。

光是这一个破胶机,李孝式就觉得他这几个月的辛苦,挨的那么多的骂,没他妈的白挨。

而且这东西,西方是真的没有,还真是郑毅自己的设计,这就更值得自豪,值得大吹特吹了啊。

当然,之所以西方没有这个东西,纯粹是因为用不上,毕竟现在全世界的橡胶种植產业大头都在东南亚,南洋华人的手里,

而南洋华人开启机械化生產总共也才十来年的时间,根本也想不到,切橡胶这种事还要专门造个机器。

华人猪仔又不贵,人力成本那么便宜,省得完全没有必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