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嘆了口气,坦言道:“李老,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月球上,我们不可能像在近地轨道那样,依靠频繁的货运补给,我们需要一个高度闭合、自给自足的生態循环系统。”
她提出了自前研究的两个核心难点:“我们在地球模擬环境下的水循环率能达到98%,氧气再生率能达到95%,但这是在地球重力和环境稳定条件下。”
“在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的环境下,流体和气体的相分离行为会发生显著变化,空气过滤和冷凝除湿的效率都会大大降低。”
“特別是氧气,我们的主要目標是从月球水冰中提取氧气,但这个过程消耗的能源巨大,且电解水的稳定性在月球昼夜温差下难以保证。
2
“我们正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物理化学再生的混合系统,关键在於需要找到一种能在月球环境下高效率、低能耗运行的藻类或微生物群落。”
“太空人不能只靠从地球运去的压缩饼乾,长期驻留需要新鲜食物和心理慰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微型可控农业生態系统。”
陈教授指看屏幕上的一组数据:“难点在於,我们不仅需要种植高营养密度的作物,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氮循环和废物处理系统,太空人的排泄物和代谢废物,必须通过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重新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实现真正的物质闭环。”
“植物生长舱已经进入测试,但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辐射对植物基因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极低重力下维持土壤或水培溶液的稳定分布。”
王博士插话道:“陈教授,这是否意味著,我们需要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小型的地球?
这听起来需要巨大的体积和质量。”
“是的,体积是问题。”陈教授承认,“但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生命系统的余性和稳定性,必须以牺牲一定的轻量化为代价。”
“两位说的都非常好。月球基地的建设,绝不能是阿波罗式的一锤子买卖,而必须是滚雪球式的永久工程。”
“针对外壳,张院士,你们要立即开始柔性接口密封材料的批量製备,在我们的第一批载人登月任务中,月壤印表机必须成为核心载荷,確保在第一次驻留时,就能留下可扩展的、自动运行的列印工厂。”
“针对內核,陈教授,生命系统就是生命的火种,我们不能赌。”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同步进行两个技术储备:一是高精度物理化学再生系统的最小化和高可靠性,二是微型生態系统的余性测试,我们寧愿初期多携带一些备用氧气和食物,也要確保生態系统一旦启动,就不能中断。”
李老最后看向所有人,目光坚定:“同志们,我们的目標,绝不是插一面旗帜,而是要在月球上留下可以自我生长的城市,这要求我们在技术上必须超越验证,达到实用的最高標准。”
“如果真有困难,就想办法找外援,別一个个都愁眉苦脸,闷头造,你们要知道,这几年国內可涌现了不少青年才俊。”
眾人纷纷点头。
开会持续了三个小时才散会,李老收拾自己面前的资料,正准备走的时候,秘书匆匆走了进来。
“李老,这是一份比较紧急的文件需要您批覆。”
李老结果一看,原来是陆军匯报周宇和学生霍俊製造了一款新型的外骨骼,经过他们多次测试,发现这款外骨骼性能优良,远超目前使用的外骨骼。
报告中著重强调了几个关键词:“外连脑机接口”、“零延迟操作”、“至少600斤级承重”以及“意识同频网络”。
李老的神情从疲惫转为专注。
周宇这小子又要给他惊喜了?
李老没有立即批覆,而是迅速翻阅著后面的技术细节和应用场景分析。他看到了外骨骼如何通过思维场域分析仪实现高精度的人机同步,以及在复杂地形下搬运精密设备的能力。
这横看竖看,都是野外基建利器。
李老再往下看,发现报告上写了他们目前想要去海湾地区进行实地试验,海湾地区目前正在筹建农业与科研试验基地。
那里的环境极为恶劣,高温、高盐、风沙和复杂的沙漠地貌,对传统的工程机械和人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在搭建高精度温控生物舱和淡化海水输送管网时,需要长时间、高精度、高负荷的协同作业。
“至少600斤级承重,这只是保守数据,实际测试承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足以让一名士兵在海湾沙漠中,搬运一个完整的高压海水淡化单元或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並將其精確安放到位!”
更让他看重的是意识同频网络,报告中提到,通过这个网络,多名穿戴者可以共享彼此的空间感知和动作意图,实现超越语言交流的集体协作。
这技术如果真的能应用,那將是对人类工程协同模式的顛覆性革命!
在传统的复杂工程中,效率的瓶颈往往不在於力量,而在於协同。
要让四名或更多工程人员,在视线受阻或声音隔绝,如高噪音或穿看厚重防护服的环境下,同步抬起一根数十米长、重量均匀分布的输水管道,並將其精確地对接到毫米级的接口上,其难度是指数级上升的。
海湾地区確实是个测试的好地方。
李老很快就在文件上签了字。
111
奥布莱恩乘坐一架不显眼的私人飞机,经过复杂的航线和严格的保密程序,最终抵达了莫市,他直接通过秘密联繫人,安排了与伊万的会面。
伊万穿著一身朴素的深色西装,表情冷峻,他率先开口:“奥布莱恩先生,您能在此时此地出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黑色幽默。”
“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谈的了,swift已经断裂,金融铁幕已经落下,你们想要用什么来打动我?是你们冻结的那些资產数字,还是你们用过的空头承诺?”
奥布莱恩没有被伊万的嘲讽激怒,他坐直身体,目光冷静而直接。
“伊万先生,我来这里不是为了追究过去,而是为了计算未来,只要机会合適,我们何不重新合作?”
伊万有了兴趣:“重新合作,为什么?”
奥布莱恩嘴角微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看来他已经抓住了伊方的注意力。
“您说得对,我们和贵方在金融上存在巨大的分歧,但这种分歧正在被一种全新的、
不受制约的力量所超越,那就是龙国的指数级技术发展速度。”
奥布莱恩將双手放在桌面上:“我们都看到了龙国在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以及太空自动化工程上的突破,他们用三年时间,跨越了我们三十年的积累。”
“你们甘心为人后吗?”
伊万笑道:“甘心不甘心的问题是基於我们的实力,如你所见,我们目前的实力確实赶不上他们。”
“幸运的是,他们有意帮助我们。”
“是吗?”
“那为什么我听说你们还在囤我们的货市呢?”
奥布莱恩来之前早就打听好了,大毛明显是口嫌体正直。
他推断,大毛还离不开他们。
“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货幣才能在整个世界流通?”
伊万没有反驳。
因为对方说的是事实。
他们尝试过使用其他货幣,试图彻底和丑国划清界限,可现实很骨感。
他们连白象的货幣都尝试过了,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突破的路。
在金融市场上还是得靠丑国的货幣,这玩意就跟伏特加一样,喝多了不舒服,但不喝浑身难受。
伊万已经察觉到了奥布莱恩的意图,诚然,他们想解决眼前的经济困境只能利用丑国货幣,但又没人说他们不能依旧尝试其他路带来的战略主动权。
想到这里,伊万笑了。
对方既然送机会来了,那他就接著。
“奥布莱恩先生,你远道而来,该不会是为了戳穿我们吧?”
奥布莱恩知道该进入关键点了。
“伊万先生,我来这里当然不是为了戳穿您,而是为了为您提供更好的稀释剂。”奥布莱恩平静地回应,接受了这种心照不宣的谈判模式。
“如果您没有我们提供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支持,您的工业基础將在两年內开始倒退,届时,您在与龙国人合作时,將不得不接受他们所有的技术標准和货幣条件。”
“但如果您能维持住您的核心工业,您就可以在太空能源合作上放缓节奏—”
两人在会议室里面谈了几乎一个下午,最后伊万满意地站了起来,握住奥布莱恩的手,说:“接下来我十分期待贵方的行动。”
“您放心,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奥布莱恩离开后不到十分钟,伊万的首席战略顾问,维克多,便匆匆走进了房间,他刚才一直在隔壁的监控室监听,脸上写满了担忧。
“伊万,您真的打算相信他们?这些丑国人,他们的话语权比他们的信誉更值钱,他们提供的那些『技术鬆动”,一旦我们真的放缓了与龙国的合作,他们隨时可以再次收紧,將我们置於更危险的境地!”维克多直言不讳。
伊万走到窗边,望著窗外阴沉的莫斯科天空,给自己倒了一杯红茶,慢慢地吹散热气“维克多,我们当然不会相信他们,我们只会相信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战略工具。”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我们不是在选择合作伙伴,我们是在选择最有利的战场。”
伊万摇了摇头:“我们的目標,不是倒向任何一方,而是让两方都为我们的战略自主权服务。”
“奥布莱恩给我们的钥匙,是维持我们工业不崩溃的备用方案,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有了与龙国討价还价的底气。”
“如果丑国能够帮助我们度过眼下的难关,我其实也不介意捏著鼻子跟他们合作。”
“你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不过我们目前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我去了狗大户那边再说。”
维克多皱眉:“他们邀请您去?现在时机敏感,外界会以为我们正在寻求第三方的平衡。”
“就是要让他们这么想。”伊万端起了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本来这事不用我出马,可我想趁机去看看龙国正在建设的农业与科研试验基地。”
“和龙国人有关的东西都需要注意。”
“我总觉得,那里藏著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