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临门一脚
咸丰只觉得一股腥甜直冲喉头,为了不在大臣们面前失仪,他强行咽下了口中的这股腥甜。
北方战局的天平逐渐向清军倾斜。有了点转机,咸丰好不容易看到了点曙光。
他本打算在消灭京师城外的北窜长毛之后调兵由豫入襄樊,再以襄樊为跳板,进逼武汉三镇和荆州,会同湖南的清军南北夹击湖北的短毛,压缩短毛的活动空间,直至彻底剿灭湖北的短毛。
岂料襄樊会丢得这么快,丢得这么彻底。
襄樊一失,咸丰原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根据祁寯藻呈递上来的加急文书,襄阳之所以丢的这么快,乃是襄阳知府海瑛、襄阳镇总兵邵鹤龄通敌、临阵倒戈之故。
去岁短毛西窜之际,尚且只有一知府、一知县降短毛,这次倒好,文官武官全都凑齐了。
不知短毛下一次将征伐何方?又会有多少地方文武大员向短毛纳降?
思及于此,一种前所未有的、彻骨的寒意,瞬间席卷了咸丰的全身,甚至压过了对城外北伐军的恐惧。
“襄樊……襄樊……”
咸丰先是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随即,积聚的恐惧、焦虑、屈辱和滔天的怒火,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骤然爆发。
“湖北总督崇伦现在何处?”
震怒之下的咸丰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墨纸砚齐齐跳起,问及湖北巡抚崇伦的下落。
虽说咸丰对旗人较为宽容,但他宽容也是有限度的。
整个襄樊战役期间,崇伦这个湖北巡抚全程隐身的表现让咸丰着实宽容不起来。
“崇伦现在在山西太原。”一直一言不发的肃顺向咸丰汇报了崇伦的行踪。
“崇纶这个狗奴才是湖北巡抚!他跑到山西作甚?要朕赏他个山西巡抚当当么?朕待他不薄!委以封疆重任!他们家世受国恩,就是这么回报朕的?这狗奴才将大清江山社稷置于何地?!将我大清列祖列宗的颜面置于何地?!”
咸丰猛地转向祁寯藻和殿内其他吓得魂不附体的军机大臣,咆哮道。
“传旨!立刻传旨!着即革去崇纶一切职衔!拔去花翎,剥去黄马褂!锁拿槛送京师!拿到之后,不必再审,直接交付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从快拟罪!拟罪之后,不必等秋决!给朕立即绑赴菜市口,斩立决!朕要让天下文武百官都看看,临阵脱逃、擅离职守、弃城失地,是何等下场!”
咸丰上一次得知崇伦的下落还是在河南洛阳,这才过去多少天,崇伦这厮便从河南洛阳一路跑到了山西太原。
崇伦是咸丰即位之初亲自从军机章京擢为湖北巡抚的满洲大员,崇伦此等表现令咸丰感到颜面扫地,怒其不争,失望至极。也怪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察,以致襄速失。
但凡崇伦现在还在河南,咸丰都会考虑给崇伦个戴罪留效自赎的机会,让崇伦在河南筹措粮草兵力,为日后收复襄樊做准备。
连河南都不敢久留,一路逃窜至山西太原,此等畏敌如虎之辈,莫要说正黄旗出身,即使是镶黄旗出身也不能再用了。
有清一朝,对旗人高官,尤其是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如此迅速且不留情面地处以极刑,是极其罕见的。
说明咸丰此刻内心的惊惧与愤怒已达顶点。
上一次咸丰对旗人官将如此震怒,还是武昌一战中诈死潜逃安庆,犯了欺君之罪的湖北绿营参将阿克东阿及其弟广东绿营副将巴图。
只是上一回气归气,最终在判罚时咸丰还是网开了一面,判了绞立决,给两人留了个全尸。这次咸丰则是一点情面不留。
几个旗人大员正欲上前为崇伦求情一二,毫不意外地被愤怒的咸丰斥退。
“臣臣遵旨!”祁寯藻浑身颤抖,连连叩头领命。
“都退下吧。”咸丰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道。
群臣告退之后,咸丰只留下肃顺议事。
“襄樊乃南北之间的关键一着,襄樊在我大清之手,则我大清可在襄樊屯兵聚粮,顺汉水以下武汉三镇。如今襄樊落入短毛发逆之手,朕担心短毛发逆会借机乘胜北窜。你觉得应当派遣何人主持收复襄樊为宜?”
咸丰看向肃顺,急切地问道。
肃顺乃旗人大员之中为数不多的能堪大用,挑大梁之辈,咸丰对肃顺极为信任和倚重。
襄樊于南北之争而言实在太重要了,咸丰迫切地希望能够在短毛立足未稳之前收复襄樊。
被粤西发逆将战线推到首都京师城下的事情,咸丰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咸丰把关外的马队,以及北方地区能调动的部队悉数调到了京师附近勤王,还是连通州都没能守住。
直至到了京郊,凭借重炮和马队的优势,才遏止住了北窜长毛的攻势。
若是短毛发逆北窜京师,会是怎样一番境况,咸丰甚至不敢细想。
“回主子,奴才觉得现在不宜分兵襄樊。”肃顺直言道。
“眼下正值雨季,我大清内河水师不如短毛发逆,雨季南下攻襄樊,乃以我之短,击短毛发逆之长。
我大清之于短毛发逆,马队乃我大清所长,即使要南征襄樊,也当以入冬之后,河水封冻,土地坚硬之时南征襄樊为宜。
奴才以为,当务之急应当集中兵力,肃清京郊的长毛发逆,以稳定京师,乃至天下的人心。”
肃顺也清楚襄樊的重要性,他又何尝不想早日克复襄樊,但肃顺不认为在雨季南征襄樊是什么好主意。
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再者,比起襄樊的远虑,京郊的近忧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眼下京郊的战事正处于关键阶段,现在抽调兵力南征襄樊,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
“如若短毛以襄樊为跳板北上,同北窜的长毛合并一处,该当如何?”咸丰道出了他的担忧。
“短毛用兵图稳,短毛不会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下贸然北窜,再者,有乌兰泰、骆秉章、张亮基、江忠源等人在长沙牵制短毛,短毛不敢大举北上。”肃顺说道。
历来关于长毛、短毛的战报肃顺不仅都看过,还让人整理装订成册,以便时时查阅。
故肃顺虽远在京师,没有亲临前线,但他对长毛、短毛都有一定的了解。
长毛和短毛用兵风格说是两个极端也不为过。
长毛用兵激进,短毛用兵稳重,喜欢稳扎稳打。
肃顺认为以短毛的作战风格,不会在准备不充分,有长沙清军威胁后方的情况下贸然北上,长驱直入攻打京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