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融媒体中心,空气中瀰漫著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气氛。眾人神色各异——有的紧盯著电脑屏幕,隨时准备应对突发的舆情;有的低头沉默,似乎在思考昨天和今天不断变化的网络风向;还有一些则在爭论,关於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评论和负面新闻。
很显然,今天的舆情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一方面,音乐节的反响热烈,游客好评如潮,成为正面宣传的亮点。
可另一边,粗苯泄露事件带来的舆论风波同样让人心头沉重。昨天下午到傍晚的时间里,融媒体中心连续发布了多条闢谣信息。但现实却是,这些闢谣信息並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流量,反而那些有关粗苯泄露的视频下,评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融媒体中心的气氛並不像以往那么轻鬆和愉快,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些许焦虑。江主任揉了揉眉心,站起身来,语气沉重地开口:“大家也看到了,虽然我们已经发布了一些科普以及闢谣的信息,但效果却远不如预期。这也反映了一个现象——造谣一张嘴,闢谣跑断腿。”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眾人心里都清楚,闢谣的难度远远大於造谣。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错误的信息一旦扩散,几乎是无法控制的,而一旦公眾的情绪被激化,事態就变得愈发复杂。
“我完全同意。”尹秋坐在一旁,目光凝重,“虽然我们发布了闢谣信息,但依旧无法解决周边群眾和各地网民的疑虑。大家知道,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並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得到的,特別是当负面新闻已经发酵时,正面的信息几乎无力与之抗衡。”
“这就谈到一个问题,信息茧房。”张饶的声音略微低沉,但充满了洞察力,“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不仅是单纯的舆论危机,还有信息茧房的影响。”他顿了顿,看向在座的每个人,“不知道各位是否发现,关注音乐节的网民,几乎都不在乎苯泄露的影响;而在乎苯泄露事件影响的那批人也都少有关注到音乐节。”
“这导致了我们面前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舆论场,且它们之间並不互通,就如同血脑屏障一般。”张饶继续分析,“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基本上是通过用户的偏好来推送內容,一旦某条信息被部分用户或媒体大规模转发,就可能会形成『聚合效应』,所有与之相关的內容都会被推送到更多用户的眼前,而其他的信息传播速度则相对缓慢,甚至被覆盖掉。”
“尹秋,音乐节当天晚上,有关加演的谣言传出的时候,你的思路是怎么样的呢?”江主任突然转向尹秋,想要从尹秋那边寻求一些解决方法。
“这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尹秋说道,“前者是观眾的高涨的情绪,后者是附近居民的质疑。所谓加演,不管我们是否闢谣,等到第二天晚上一切都会真相大白,观眾们也將切实地看见有没有加演这回事。”
“可是粗苯泄露的问题,一方面关係到周边群眾的健康,另一方面,危害和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来的,而就算我们给出测试结果,也很难让周遭居民切实感受。”张饶接过话头,继续解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