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不就是无理取闹嘛
1986年11月22日,丙寅虎年,农历十月廿一。
小雪。
几百公里外的兰州城颳了半夜的西北风,落了一场雨夹雪;天亮以后,正式转成了小雪。
雪不大,纷纷扬扬的落下来,其实是一些冰雪渣子,有些落在地上很快融化,有些则堆积了薄薄一层。
d家园的一间大屋里,李书记看了两小时的文件,活动活动筋骨,披一件黑呢大衣出门。
他要去看一眼安寧那边几家厂子的『代加工』情况。
1986年底,一些厂子原本的『老本行』惨澹经营,其实早就开始不赚钱了。
比如轴承厂。
早年间,约莫在60年代初,为了防止大鹅、美帝国主义对沿海地区发动攻击,大量重工广矿企业西迁,有些进了西南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有一部分,则西迁进入了甘陕寧青。
轴承厂就是那一个时期搬迁建厂的,专门为铁路系统生產轴承,后来,渐渐开始业务扩张到了民用领域。
这种大厂的前途其实很好。
毕竟,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快速发展,对轴承以及其各种配套生產件的需求量极大。
可是,人家是大型国企嘛。
只要饿不死,迟早就往死里饿唄,他们对民用领域的生產配件很不感兴趣,
发展二十几年,愣是把一个重工大厂,混成了小弟弟。
偌大的轴承厂,在很长一段时期內,竟然连自行车的轴承都生產不出来。
別问,问就是我们是铁路系统的大厂,生產自行车、架子车和拖拉机的轴承?
想啥呢。
如此这般,轴承厂的几千號工人基本閒置,別说常规的『三班倒”,就是换成『五班倒”、『六班倒』都没问题。
反正就是人多活儿少,图一个清閒,出去也体面,人人一身铁路系统的工作服,能让大半个兰州城的姑娘眼底出水、香酥迷离·
“ccn摩托车厂的配件生產车间在哪?”
李老爷子的吉普车驶入轴承厂,书记、厂长和七八名副厂长早早下楼等候。
一见面,老爷子二话不说就要去生產车间。
轴承厂的一眾大佬略微有些尷尬。
“李书记不好意思,摩托车厂那边的配件加工车间还没弄好。”
轴承厂的郭书记摇头苦笑,开始诉苦:“我们轴承厂属於铁路系统,您说的配件代加工是好事,能给厂子多一条赚钱的门路,工人也能有班上,有活干,有钱赚——.”
李书记的大黑脸更黑了。
他目光炯炯的盯著郭书记,再看一眼其身后的七八名厂长、副厂长,以及不远处的二三十名行政人员。
男男女女,衣冠楚楚啊。
人均一套铁路系统的衣裤,人均一件价值不菲的呢子风衣,而且,都还学著电影里的沪上人,脖子上掛了一条长长的围巾。
“讲重点。”李老爷子淡淡说道。
“好好好,讲重点讲重点,”郭书记尷尬一笑,“您打过电话以后,我们轴承厂的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对李书记您的指示进行了深入学习——."
李老爷子再一次开口:“讲重点。”
“为什么二十几天了,你们的配件加工车间还没有准备好?人家摩托车厂的磨具,应该在上一个星期就送过来了吧?”
.
郭书记、江厂长等十几人沉默了。
您是gg,牛逼哄哄,我们在您的地盘上生活就得尊重您老人家,所以,您电话一打,我们立刻开会研究,立刻给我们铁路系统打报告。
这都二十几天了,上面没批示,您让我们怎么动工?
一个烂怂摩托车的轴承配件能赚几个钱?
您可要搞清楚,您是甘省大佬,不是我们铁路系统的大佬,別特么的手伸太长.—.
李老爷子动手拧了一根旱菸卷,警卫员小梁快步过来,用一个煤油打火机,
帮老爷子把旱菸卷点上。
老爷子吸了好几口烟,紧锁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
他丟下半截旱菸卷,用脚尖轻轻点几下,弄灭了菸头,便一脚丫子抹过去,
將其碾压成一滩碎末。
脏兮兮的雪地上,留下了一小坨黑色的菸灰,看著也不是很明显。
“既然你们这边不方便,那就算了。”
李老爷子呵呵笑著,伸出一只手,主动与郭书记、江厂长握一握手,淡淡说道:“我去兰拖厂看看,你们先忙。
说著,上了吉普车,一溜烟似的出了轴承厂。
“喊,真以为自己是西北王?”
“烂怂甘省穷的叮噹响,这是开始胡球整了啊?你说你在兰州城上一套摩托车生產线,咱还高看您一眼。”
“让我们铁路系统的厂子搞代加工,挣那三瓜俩枣?呵呵呵。”
“走吧,该吃饭嘍。”
“去金轮广场吧,听说分局开了一家酒店,里面的菜餚不错,主厨是扬州人,做得一手正宗淮扬菜—."
不说轴承厂的一眾大佬坐车,浩浩荡荡去了金轮广场吃『淮扬菜”。
李老爷子的吉普车出了轴承厂大门,他让司机直接开往黄河北岸的兰拖厂。
这是一家地方企业,应该算是东北那的一家拖拉机製造厂,基础不错。
在重工业西迁过程中,这家厂子在兰州城落户,主要生產拖拉机,包括柴油机、变速箱等全套,在过去的二十年,今后的二十年,为西北一带的工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书记您咋亲自来了?”
进了兰拖厂,杨厂长不在办公室,而是在一个新腾出来的车间亲自督战,正在进行『摩托车配件』的测试。
车间不大,也就七八十平米左右。
工人也不多,二十几人,清一色的老工人,平均年龄估计超过了五十岁以上李老爷子是工业方面的大行家,只需看一眼,就能大致知道工人们的工作状態。
兰拖厂的这一股子精气神儿不错老爷子心情渐渐好转,跟杨厂长打一声招呼,直走向一台机器。
兰拖厂接的『代加工』活儿,主要是摩托车的机架、变速箱。
陈春年那边送过来的模具,就摆在一个架子上,旁边放著一沓『设计图纸”,上面標註了密密麻麻的尺寸和数据,一看就十分的专业。
李老爷子捏了设计图纸,仔细看了几分钟,隨口问一句:“机架、变速箱生產都没问题吧?”
杨厂长点头:“李书记您放心,咱这边绝对没问题,只要不是生產研发汽油发动机,咱们厂的老师傅都能保质保量的拿下订单。”
“对了李书记。”
杨厂长突然想起一事,在一咨设计图纸里找出其中几页,双手递给老爷子:“这是摩托车的轮辐,这几天,我和老师傅们在打磨製作磨具的时候,感觉他们设计的轮辐有点单薄,新车时候没问题,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整个机架的结构稳固”
李书记看一遍设计图纸,微微点头:“有什么问题,直接给陈春年那边打电话。”
“另外。”
老爷子略微停顿一下,笑问:“杨厂长,如果让你们再加工轴承以及配套部件,多长时间能捌伤出来?”
杨厂长吃了一惊:“李书记,摩托车是汽油机,属於高速车辆,对轴承的要求很高,咱们厂生產的拖拉机,相对来说就没人家的精密。”
李老爷子呵呵笑著:“我问的是,如果让你们生產,能做到不?”
杨厂长看一眼身边几名老师傅,迟疑道:“李书记,这个我真不敢保证·
要不、让我们试试?”
李书记点头:“行。”
事情一谈定,老爷子没有逗留,立刻驱车赶往另外几个厂子巡视。
果不其然。
转一圈的结果,就是人家那些大厂,根本就不想接受『代加工』的订单,觉得那玩意儿丟人现眼,还特么的赚不了几个钱。
这种想法,主要集中在铁路系统和军转民的那几家大厂。
就比如有一家带『番號』的铁路系统大厂,专门为全国铁路生產指示灯、信號灯、火车照明灯,专业技术强的离谱,脑子僵化同样可怕。
他们一听给一家地处红寧县的『烂怂摩托车厂』生產灯具,面儿上没说啥,
可是,心里头其实甚是鄙夷。
以至於当李书记亲自登门,人家的书记、厂长和几名副厂长,竟然当面將那一沓『设计图纸”塞回来了。
技术不够,工人太少,干不了,別耽误您李书记的大事,实在不好意思啊——
经歷了几秒钟愤怒和失望后,李老爷子笑呵呵的將设计图纸拿回来了。
既然这些大爷不配合,那就算了。
离了张屠夫,难道咱还得吃带毛猪?
对於这种烂人烂事,老革命这些年来见过太多太多,你跟他们生气?呵呵。
下午三点半。
回到d家园的李老爷子简单吃几口饭食,心平气和的给陈春年打一个电话,
绝口不提兰州城这边的困境和窘迫,反而聊了几句閒话。
“小年,有空了,就送你老岳丈来兰州城,我教他下棋。”
“你的订单,我这边笑纳了。”
“放心吧小年,春节前后,我这边保证给你交付第一批元件和零配件。”
给陈肥肠打过电话,老爷子马不停蹄,立即打电话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以兰拖厂为核心,周边十几家本土企业抽调精兵强將,立刻组建十几个代加工零部件的研究中心,加工、研究、生產一体化。
国企大厂指挥不了。
本地企业总能调动吧—李书记自降身份,担任『ccn野狼王摩托车』兰州城代加工总工程师,他还就不信,搞不定这一点芝麻小事!
至於『野狼王』的名字,当天晚上,他就给陈肥肠打了电话,说你原来的名字不行,一点都不霸道。
所以,伯伯给你的摩托车改个名儿。
就叫『ccn野狼王』吧———
兰州城那边,在李老爷子的亲自指挥下,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摩托车发动机、元件和零配件的测试研究。
以兰州城『工业重镇”的底蕴,只要有设计图纸,生產出一套保质保量的摩托车,其实根本就是一件小事。
用东北人的一句俗语讲,这玩意儿,就是老太太鼻涕、手拿把嘛。
红寧县城,陈春年却陷入了一场大麻烦。
他被美国人给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