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年肯定不卖。

这玩意儿是他专门收来装门脸的,岂能隨隨便便就给脱手了——

在陈春年『钞能力』的加持下,在李翰祥这个『人形鉴宝机』的辅助下,接下来的几日,他二人陆续搬回来好几大堆老物件。

老红木家具,旧书,字画,文玩小把件儿等,零零总总掉了一万多。

至此。

陈春年就没有兴致,亲自下厨整治了一桌酒菜,请李翰祥帮他归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李翰祥很认真,不仅一件一件的將那些老物件儿归置整齐,还顺手制了一本『春园藏品”,將所有东西登记在册,並做了一鳞半爪的点评。

哎,这才是大文化人的样子。

陈春年自己閒不住,开始频繁开车出门,不是访亲拜友,就是请客吃饭,邀请了一大堆文化人,让他们务必赏光,参加自已的『乔迁之喜”。

一转眼,两个星期就过去了—

1985年6月22日,乙丑牛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北平城,后海一带,帽儿胡同西口的“春园』开门迎客,高朋满座。

《人民文学》主编王蒙,北影厂厂长汪洋,鲁树人文学院,北大,清华等单位的作家、教授、学者,加上文艺圈的一些演员,满满当当摆了三桌酒席。

真、往来无白丁。

王濛、汪厂长几人坐一桌,谈笑风生,对陈春年的园子真是讚不绝口,嫉妒羡慕恨。

没办法。

这年月的四合院,一些真大佬的居所,那可是相当的低调而奢华,应有尽有;可是,

普通的院子,那可是相当的破旧而不方便。

就警如李老爷子的那居所,只有上水没下水,每天早上,老爷子还要自己倒尿盆。

陈春年的这院子—,应该称之为园子,有假山,有池塘,有迴廊,有喷泉,茂林修竹,寂静幽雅。

同时,在钞能力的作用下,厨房、卫生间、淋浴室等,不仅通了上下水,还实现了一定的『现代化”。

比如,他家的厕所,竟然都用上了抽水马桶。

屁股后头一个蓄水箱,旁边一根小绳儿,方便结束后,轻轻一拉小绳儿,呼啦啦一阵响,马桶就能冲个一乾二净。

简直太方便了。

此外,还有各种文玩古物,不论真假的名人字画,电冰箱,电视机,录音机,沪上牌大铜喇叭的唱片机等,无不显示出,陈春年这狗东西是个暴发户。

“我这一辈子,能住这样一个园子,此生无憾啊。”

就连大作家王濛都忍不住感慨:“这园子,比起同在帽儿胡同的那几个园子,像什么婉容故居、可园等,都不差什么了。”

同席几人纷纷点头。

几乎每一个人的心里头,都在感慨不已:『有钱、真特么的好啊。

不止那些作家、教授、学者、厂长,有此想法的,其实以那些导演、编剧、演员最深刻。

就譬如张艺某,刘小庆——.-对了,还有陈春年特意邀请过来的李连结和什剎海体校的吴校长等几人。

什剎海体校跟陈肥肠有合作协议,陈春年以70万的价格,借走了李连结的20年艺术生涯,等於是自己人。

本来,这帮傢伙走到哪里,都会嘰嘰喳喳,动手动脚,闹腾的不是一般。

可是,在王濛、汪厂长几人的镇压下,李连结、黄秋燕等『武林高手』倒也安静,埋头乾饭,不曾吵吵。

剩下的二三十人,自然是徒儿陈琪和他的那一帮难兄难弟,一个个健步如飞,端茶送水。

陈春年亲自下厨,给眾人整治了一道淮扬名菜『大煮乾丝”,一道西北名菜『爆辣牛肚丝儿』,一道东北名菜『鲶鱼燉茄子”。

其他菜餚,他都交给了姑娘、李尔华、张勇等弟兄,隨便炒几个菜,氽一个汤,竟然比一些国营饭店的还要正宗。

“诸位,今儿是个好日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春年端了一碗酒站起来,爽朗笑道:“端午节应该吃粽子,

时间仓促,我家里没备下足够的食材,就只能在外面订了几斤,大家吃著意思意思就行了。”

眾人皆笑,纷纷举杯。

陈春年端了酒,遥敬一圈,一饮而尽:“等会儿吃过饭,咱们就去池塘边喝茶,钓鱼,好好放鬆一下。”

“我是个厨子,粗人,今儿附庸风雅,大家可別笑话我俗气。”

大家都笑了起来。

陈肥肠最大的好处,就是肚子里头不装事,有啥话,大大方方说出来,坦坦荡荡,给大家的感觉就很舒服。

“来来来,今儿不醉不归!』

陈春年咕嘟嘟又倒满一大碗酒,刚说几句话,正要端起来一饮而尽。

春园大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譁,好像起了一点点爭端。

负责迎来送往的陈琪快步进来,小声哗哗:“果然不出您所料,那帮孙子还真来了——-师父,要不要弄他们?”

陈春年呵呵笑著:“来的都是客,先让进来吃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