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上阵父子兵
在哈尔滕大峡谷挖金子其实,对於陈春年来说重要也不重要。
能挖几百公斤狗头金,发一笔横財,这种事情成了固然好,谁还嫌弃自己家里埋的金砖、金条多?
可要是运气差,实在淘不到金子,那也没关係,野生梅鹿养殖场真能赚大钱。
上一辈子,陈春年就知道有一位名老中医的后人,在东北那旮瘩搞鹿血酒、
人参酒、虎鞭酒,短短十几年,就搞了三千多万,儿女出国留学,一家子都润了。
人都说女人钱好赚,
实际上,男人的钱更好赚,穿衣、吃饭、交配、出行几大件,只要你能搞出真正的好东西,能让男人出门阔气,进门顺气,上床硬气·—
得,活该你赚大钱。
此外。
陈春年从一开始就没想著靠挖金子发財,之所以处心积虑的拿下哈尔滕大峡谷,他其实存了另外的心思兰州城的沈重沈伯伯,如果能“发现”一座储量惊人的金矿,是不是大功一件?
这叫什么?
这就叫“投名状”!
人与人之间的交情,说到底就是平等的利益交换,人敬你一碗酒,你就得还人一顿肉,这样的人脉,才是真的人脉,牢不可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陈春年真是蛮拼的—
为了拿下哈尔腾峡谷,早在去年入冬时节,先跑来草原上收购牛羊牲口,与草原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紧接著,又是捌饰真空保鲜机,又是鼓捣食品添加剂,让甘农大、甘总队和红寧县三方得利赚大钱。
然后,以退为进,顺顺噹噹拿下了红柳滩的9000多亩黑土地,谈好了哈尔腾峡谷那一片地方的『承包权”。
结果倒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半路杀出来了一场『官斗”,有人为了几脚將黄金、包尔汉二人端下去,把一些见不得人的工作,都搞到郑老大这边了。
好在陈春年相机而动,抓住郑老大的“个人喜好”,先给他画一个大饼出去。
至於说电影能不能立项、投拍?能不能拍武侠片?这玩意儿会不会犯错误..这个他自己说了又不算。
算了。
先把路摇、吴天鸣那一帮人骗过来再说,大不了,让那帮陕省的文化人来草原上游山玩水几天,无非多吃几只羊,多喝几瓶酒嘛如此打算著,一回到草原,陈春年顾不上歇一口气,先去那9000多亩土地上巡视一圈。
葡萄树成活率很高,都开始萌芽了。
农大盛校长他们挺厉害,培育的这种新品种葡萄树,当年移栽,当年便能起架、结果,產量应该不高,但贵在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栽树、当年吃葡萄。
一些常见的瓜果蔬菜长势也挺好。
尤其是玉米,嘴,这一行一行的玉米苗子,生机勃勃,煞是喜人,看著就令人心情愉快。
9000多亩玉米,这才是实打实的金山银山啊。
“小年,你的那些草原朋友很厉害。”
就在陈春年蹲在田埂上,咧嘴傻笑著抽菸时,二爸骑著一匹青鬃马过来,背著一桿56式半自动。
看见侄儿,陈老二下马过来开始卷旱菸棒子,眼角笑成了两朵菊:“本来,我们担心旱獭、老鼠什么的祸祸庄稼,那些草原人真有办法,搞来了几大群鹅,弄来了二十几只金雕和鷂子,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陈春年递过去一根大前门:“二爸,来,抽这个。”
二爸陈建安摇头,咧嘴笑著:“纸菸太绵了,不过癮,还是自己种的旱菸叶子好。”
陈春年也不勉强,给自己点上,笑问:“二爸,二十几个人有点少,很多活儿忙不过来,要不您让热尔曼大叔他们再找些人手吧。”
二爸陈建安点头:“我已经让找了。”
“葡萄树要搭架,玉米要除草、间苗,还得提前挖水渠,在玉米拔苗时,最好能灌一茬水,这些活儿都需要人手。”
“此外,草原人不会营务瓜果蔬菜,咱还得另外找人,不行,就给陈家沟那边发个电报,让你爷再找些人送过来?”
“还有,你舅舅家那边,也可以喊一些人过来帮忙,反正老家那几亩旱田,
苦死苦活產不了几斤粮食,还不如留一两家人营务著,別让荒废就行。”
陈春年点头,说可以。
爷儿俩商量著种田之事,抽了好几根烟,很快就敲定了好几件事情。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狗屁倒灶。
果然还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总体来说,老陈家的人还算本分,也比较团结友爱。
除了陈老师那个老登-陈春年想了想,正色说道:“二爸,几位叔叔、
娘都是务农的好手,农场的事情,你们几个商量著来就行了。”
“最近我忙著另外的生意,可能顾不上这边,你们得多操心。”
二爸陈建安点头:“小年你忙去,务农的事有我们几个就行了,別耽误你的大事。”
陈春年起身,活动活动筋骨,又叮嘱几句便开著拖拉机离开农场,一路突突著,直奔县府大院。
一路上,他的心情很好。
为了腾出手去挖金子,为了营务好自己的第一个农场,陈春年这一次来草原,还带来了十几位很特殊的『打工人』一-
他的六位叔叔和六位娘。
陈春年信得过自己的这十二位家里人,人品绝对么麻达,沉默寡言,憨厚老实,从无害人之心。
上一辈子,他的这六位叔叔、六位婶娘,对他这个大侄子很是照看,在陈肥肠发跡之前、穷困潦倒之时,曾经多次接济过,时常偷摸著借给他钱。
三块两块,十头八块,钱不多,但心意在。
在那个普遍缺衣少穿的年月,身为农民人,土里刨食的几家人,还能借给他这个『城里的侄儿』几块钱,想想就特么的脸红啊。
所以,自己此番远赴河西走廊种田、淘金髮大財,便乾脆带上了这十二位家里的长辈。
至於说他的那些堂弟堂妹,好办,陈春年请教委於主任喝了一场酒,就把所有弟弟妹妹们都给转到县城学校了。
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方面也有妥善安排,就在技校那边家里住著,上学、生活什么的,一股脑儿的託付给了陈老师、杨裁缝和媳妇姜红泥。
此外,还把爷爷陈孝文也给接到了县城,跟姜先生成了死对头,每天下下棋,斗斗嘴,相看相厌,感觉还挺好。
临行前,陈春年还宣布了一件事,说这些个堂弟堂妹,只要学习好,不管你上中专、上技校还是上大学,所有的学杂费、生活费,他这个当大哥的全包。
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