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曙光到来的高能雷射试验
第382章 曙光到来的高能雷射试验
《流浪地球》在票房到达38亿后急流勇退的选择了下映,洛珞也继续一门心思的扑在了项目上,但……它所形成的风波却远没有结束。
要知道在此之前国產票房记录还是洛珞《原始码》创下的3.6亿……38亿,涨了十倍还多。
这种突破记录的方式有点超出他们的认知了。
而且这还是拾光突然选择急流勇退的结果,这种对票房似乎毫无贪念的样子,顿时让这件事,甚至整部电影都覆盖了一丝神秘色彩,变得更加“传说”了起来。
颇有一种“我不爱钱,我对钱没有兴趣”的传奇感。
而跟国內下映不同的是,海外的市场並没有一块收官,毕竟……那些人说什么洛珞可懒得搭理,也不可能会有外国人跑过来喷他的“爱国精神”吧,就算真有他也不在乎。
所以……在持续了两个月的全球上映后,海外市场一共收穫了近两亿美金的票房成绩,再次引发了强烈关注。
这个成绩在意料之中。
对於拾光来说他们特效的『硬通货』很值钱,尤其是3d和『流形引擎』呈现的地球流浪奇观,在imax和大尺寸银幕上的衝击力,是公认的顶级水平,技术评审和主流观眾都服气。
所以,核心市场的重点影院,上座率有保证,票房数字在全球范围也不算难看。
但……『饱和式救援』、『带著地球去流浪』这种根植於他们集体记忆和精神深处的內核,对海外观眾来说,理解成本很高。
『家』的概念、牺牲的价值体现方式,特別是『火石接力』、『全球发动机重启』那种全员皆是英雄的群像敘事,他们反馈说『不同於个人英雄主义的震撼,但需要一点文化解码』。
影评人称它是『来自东方的、宏伟而陌生的生存哲学』,有敬畏,有讚嘆,但共鸣程度確实无法与国內相比。
北美、欧洲市场首周有热度——主要是衝著技术奇观来的,口碑分化,特效满分,故事需要適应,次周跳水比国內快得多。
亚太区文化相近度稍高,表现相对更稳定一些。
一句话总结:『流浪地球』风暴在国內是海啸,在海外更像是引发惊嘆的『超级季风』,捲走了13亿人民幣的票房,证明了他们的技术工业实力已经站到了世界前列,但要他们完全拥抱这颗『中式科幻核心』,路还长。
消息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
“《流浪地球》全球票房突破50亿!”、“华语首部!《流浪地球》席捲51.36亿创全球奇蹟!”、“流浪地球:38亿本土堡垒+ 13亿海外版图!”瞬间成为所有门户网站、社交媒体、报刊杂誌的头版头条。
#流浪地球全球票房51亿#这个话题以爆炸速度衝上所有平台热搜榜首,后面跟著一个鲜红的“爆”字。
媒体反应: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光影时报》:“50亿纪元开启!《流浪地球》用50.36亿全球票房宣告华语电影工业新时代!”。
报导详细拆分了国內38亿的壮举和海外13亿的突破性意义,强调这是华语电影首次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躋身年度前列,技术驱动產业升级的巨大成功。
“中式科幻”被反覆提及,定义为“既有普世技术奇观,又蕴含独特东方价值观”的崭新类型。
权威官媒:“《流浪地球》全球票房破50亿: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双丰收!”
点评拔高到了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输出层面,將其视为华国故事成功走向世界的標誌性事件。
著重提到了影片所展现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在全球范围內引发的思考和有限但真实的文化影响力。
各大影评门户:除了刷屏式的票房喜报,深度分析文章涌现。
“《流浪地球》海外13亿:特效征服世界,文化壁垒尚存”、“50亿的『球』,一半是火,一半是星辰大海——解析《流浪地球》全球成功的双引擎”。
普遍认为这已经远超预期,特效的硬实力是敲门砖,打开了国际市场大门,证明了华语电影也能做出顶级视效大片並盈利,为后续作品铺平了道路。
財经媒体:“《流浪地球》50亿票房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超级体量与海外蓝海的巨大潜力!”开始计算投入產出比,探討產业链带动价值,並预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广阔未来。
粉丝与观眾反应:
线上狂欢:各大论坛、贴吧、时光博客,再次被“50亿”刷屏。
“球学!球学!地球派永不为奴!51亿啊兄弟们!”
“谁还敢说国產特效不值钱?!全球买单13亿特效费!!国產之光!”
“国內38亿无敌手,海外13亿开疆土!洛珞:我搞电影顺便给全球科幻发个震撼弹!”
“呜呜呜,想到老韩头,想到刘培强中校,想到那么多饱和式救援牺牲的战士……我们的眼泪也值50亿!”
技术爱好者们开始製作各种“流浪地球50亿票房在人类电影史中的地位”科普帖和数据对比图。
线下热议:影院门口、街头巷尾、办公室茶水间,再次充满了关於“50亿”的討论。
“你看球了吗?”进化成了“你看球刷了几遍?它卖了50亿呢!”“果然还是老外不识货,特效都值回20亿了才给13亿?”
重温潮再起:虽然国內已经下映,但“50亿”的消息让许多粉丝纷纷寻找高清片源或蓝光资源进行重温,或者热烈討论著当初在影院看到的震撼场景,社交媒体上掀起新一波的“名场面回顾”和“细节发掘”热潮。
“集体荣誉感”爆棚:一股强烈的、由內而外的自豪感在广大观眾中瀰漫。
“我们自己的科幻,自己养到了50亿!”、“全球票房扛把子也有我们的名字了!”这种与国家、与集体荣辱与共的“球粉精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不过这些跟洛珞已经没什么关係了,他现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个——搞定前期试验阶段的最后一个大关,雷射点火。
……
合肥基地高能雷射研究所,午后,空气里飘著些许金属冷却液和新烤电路板混合的独特气味。
洛珞刚从超导磁体低温测试间出来,额角沾著点机油渍,正拧开特製保温杯灌浓茶提神,他喝啥完全取决於工作环境,在公司和片场就是特浓咖啡,在基地和研究所就是浓茶,他啥都不挑。
不过纵使连著几周跟“多物理场耦合干扰”死磕的后遗症还顽固地贴在眼底,眼皮沉得像铅铸的一样。
窗外传来大型设备周期性启动的低沉嗡鸣,试验已经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
办公室的门被礼貌地敲了两下。
张云超书记那標誌性的浓眉已经探了进来,手里拎著个磨旧的文件袋。
“忙著呢洛总?”
他声音洪亮,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身上半新的夹克还带著外面尘僕僕的味道,显然是刚巡视完车间下来,不过依旧不影响他一上来就对著洛珞打趣道。
洛珞赶忙起身:
“张书记?您怎么有空晃到这儿了?快坐。”
他指著角落那张满是图纸的旧沙发,上面还散落著几张演算草纸,草草拢了拢,又隨手抹开旁边小几上自己的杯子,发出塑料与金属摩擦的乾涩声音。
“有点乱,別介意。”
张云超熟稔地在沙发角落坐下,没理会那点微尘,目光隨意扫过墙上复杂的设计图,最后落回到洛珞脸上。
“正好去『钢印三车间』看看他们弄的新补偿线圈安装进度,顺道过来看看你们这边的情况,听讲你前阵子把李国宝那个爆竹筒子给按熄火了?干得漂亮!”
他眼里满是讚许,眼角堆起几道深刻的纹路。
“运气好,理论推出来,李教授他们实践抓得准。”
洛珞重新给他倒了杯温水,自己那杯浓茶冒著滚滚热气,放在了一边:
“场域扰动那部分模型,后面优化空间还很大。”
“你就別谦虚了,老李是什么人我再清楚不过了,能让他佩服成这样,你还是头一个。”
张云超摆摆手示意洛珞別谦虚了:
“尤其是听说你就离开基地了几天,突然回来就找到了办法,重新设计了新的试验模型,把所里那帮年轻人都看呆了。”
说罢他便大笑起来,想起李教授当时绘声绘色的跟他形容的神情,他就止不住的想笑。
更重要的是,相比於李教授的一头雾水,他大概能猜到洛珞是怎么突然有了灵感,虽然有些扯淡,但……
“你该不会就是在拍那个什么《深空……》”
“深空防线”
洛珞適时接上。
“对,拍那个新电影的时候產生的灵感吧。”
据他所知,洛珞那段时间似乎只做了这么一件事,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了。
果然……
“思路確实是在那部戏的片场有的”
洛珞轻笑一声没有否认,隨即补充道:
“当时项目上进展確实被困住许久了,我本来是想著去放鬆一下脑子,隨便客串个角色玩玩,算上前后耽误的时间其实也就两天而已,谁承想……还真就在片场想到了思路。”
“哈哈哈哈”
张云超闻言再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也就是你啊,换个人跟我说拍戏能对研究產生启发,即便拍的是跟项目有关的科幻片,我也只会当他疯了。”
“那现在雷射点火这边也卡住许久了,你没打算再拍个戏啊。”
说著,张云超再次打趣道。
虽然开玩笑的角度巨多,但也不无认真的成分。
他虽然不是科研一线的人员,但对很多项目的了解不比任何一线人员低,最清楚有时候搞实验是十分讲究玄学的。
比洛珞在片场有思路更离奇的事他都见过。
隔壁搞重离子加速器的那个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关键实验前启动设备前五分钟,必须让操作员吃半片绿豆糕,缺一片多一片都不行。
你说神不神?数据跑得最顺那几次,还真都是吃了糕片的时候。
现在他们组备料室冰箱里,常年冻著绿豆糕,项目经费里都单列了一项『糕点消耗』。
就连他们项目上也有类似的事情,周建军教授团队,每次启动那个强磁场液態金属实验迴路前,全组人必须在设备主机上,从东到西,依次拍一遍,不能多拍也不能少拍。
他们管这叫『唤醒仪式』,说是给金属『按摩』、『通通气』,其实就是找个由头让每个人参与一下,紧张感轻一点,动作更到位。
別说,自从弄了这个『仪式』,操作失误率还真降了些。
还有更普遍的——笔的顏色!
沪上光机所雷射调试那会儿,有位老专家,只用一种特定型號的、早就停產的紫红色萤光笔在图纸上画关键参数標记。
他说这顏色跟他年轻时突破那会儿用的一模一样,是『幸运色』。
他们整个组被带的,凡签关键文件、记录重要节点时间,都用那种顏色,托人全国搜刮存货,当宝贝似的分著用。
像洛珞这种一到片场就有思路的情况,完全不算太奇怪。
“哈哈哈,看看后续的进展吧,要是十一之前还不能通过试验,我说不定还真会试著再拍个戏找找灵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