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李大厨大秀厨艺

“找好攻略了没?”披著周悬大一码睡衣的李菲(好在她个子高,穿著周悬的一副才不至於一副“小孩偷大人衣服穿”的模样),挽起袖口,从冰箱里拿出了自己买来的速冻汤圆,“李大厨已经迫不及待要给你露一手了。”

“找到了。”周悬打开了自己手机上那款,深受厨房小白们欢迎的“下厨房”app一一他也是刚刚才发现,自己手机里居然还有这个软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於什么目的下载的。

“其实呢,我原本是想煮更有难度一点的咸汤圆,但考虑到小周你更喜欢吃甜食,所以我就勉为其难、投你所好、用心良苦地买了麻心汤圆。”李菲边往厨房走边解释自己买汤圆的心路歷程,“你说我把一包全煮了,咱们俩吃得下吗?”

“应该可以吧?”周悬其实有些年头没吃过汤圆了。

回想以前读书的时候,每逢冬至家里还会象徵性地吃一顿,但自从他父母出国以后,本来就欠缺生活仪式感的周道长没人提醒,自然是想不到还要点个“汤圆外卖”来吃。

“好了好了,厨房重地,小狗勿入,一会儿狗毛满天飞。”李菲把周悬拽进来,把凑热闹的小肥关在了厨房门口,“在门口等会儿哈,待会儿给你吃零食。”

“汪!”小肥马上蹲下来,乖巧地表示“一言为定”。

“一会你念,我来操作。两个人两重保险。”李菲撕开汤圆的包装袋,说道,“第一步要干嘛?”

“一,准备好汤圆。”周悬对著手机念道。

“要不要解冻?”厨房新手李菲事无巨细地问。

“上面没说,应该就是不用。”

“行,然后呢?”

“二,在锅里加好凉水。”周悬继续念,“三,再另备一碗凉水备用。”

“不用额外准备水做汤底吗?”

“不用吧,麻心汤圆本来就够甜了。”

“原来如此。”

安平人常吃的汤圆一般有两种,要么是麻心汤圆,要么是一种没有馅也没有味儿的“小汤圆”。

后者是需要自己调汤底的(一般是水加桂干),因此李菲才有此一问。

这也侧面证实了,李大厨从小到大压根就没煮过汤圆一一但凡有点厨房常识、煮过哪怕一次汤圆,她都问不出这种问题来。

“下一步,开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周悬继续照著攻略念,“等水烧开后,把火適当调小,做到沸而不腾——”

“提问!”李菲依言把火开到最大,“什么叫『沸而不腾』”?”

“应该就是水开了,但是不冒大泡泡的状態吧。”周悬把图片给她看,“说是这样不容易把汤圆煮破。”

“喔喔,懂了。”李菲装作镇定的样子,抱著手臂等水烧开,“你说和尚能吃汤圆吗?”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周悬沉默了一会儿,“和尚不能吃汤圆吗?”

“我这不是找个话题,打发打发时间吗?”李菲为他的没眼力见感到无语,“你没看人家大厨进厨房,都是边聊八卦边切菜边煮菜,一心三用的吗?”

“大厨都是三头六臂的。”周悬帮她整理了一下睡衣的领子,“咱们还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吧。”

“切切切,我也没听说大厨身上繫著混天綾,脚踩风火轮吶。”李菲用沾了麵粉的手指在他鼻尖上抹了一道。

“水开了。”周悬提醒她。

“喔喔,沸而不腾沸而不腾——..”李菲谨慎地控制著水温,直到锅里的大泡泡消失,达成了传说中的“沸而不腾”的条件,“这样行了吧?”

“可以了,下汤圆吧。”周悬说。

李菲依言“哗啦”一声,把所有汤圆都倒了进去。

“然后呢,下一步要干嘛?”意识到已经来到煮汤圆“关键节点”的李菲,

催促道,“快说快说!汤圆要糊了!”

“攻略上说,下锅以后稍微等一下,就可以用汤勺搅动汤圆『动起来”了。”周悬逐字逐句地读给她听,“喔,这里还补充了一条,说是要注意,

不能用勺子直接碰汤圆,要通过搅动水来促成汤圆运动—”

“妈呀,你怎么不早说!”李菲拿著汤勺大叫道,“我已经碰到汤圆了!碰到了好几个!”

典型的厨房新手思维之一:菜下锅的每一秒都在担心“粘锅”,越担心就越喜欢拿著锅铲勺子翻来翻去,最后把锅里搞得一团糟。

“只是碰到一下,没事的。”周悬吸取教训,直接把后续的流程全跟她说了,“你就这么慢慢搅动,等到水下一次变成『沸而不腾』,再加点凉水,反覆两到三次,等汤圆浮起来就可以出锅了。”

“到底是两次还是三次?”李菲严肃地问。

典型的厨房新手思维之二:討厌模稜两可的形容,尤其是“自己看熟没熟”、“適量加调料”、“炒至断生”一类需要自己做判断的事情。

“少滚一次水可能不熟,多滚一次水可能熟过头。”周悬根据自已相当有限的厨房经验,帮忙分析利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多滚一次吧。”

“熟过头至少还能吃,不熟就没法吃了?”李菲接上了他的脑迴路。

“没错。”周悬点头。

“行,那朕就依你。”李菲看著重回“沸而不腾”状態的锅,第一次加入了冷水。

典型的厨房新手思维之三:永远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好火候,出於“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基本原则,在“不熟”和“熟过头”之间,总是无条件选择后者。

“我忽然想起来。”李菲轻轻搅动著水,“煮水饺是不是也是这个流程?加三次凉水,再滚一次就可以出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