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能骗一个是一个
一周后,安平市,大西村。
在村口的一棵大榕树下,一个笑容甜美、穿著职业套裙的年轻女子,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长桌边上,耐心地向桌对面的一位老大爷,以及站在大爷身后的一票村民,讲解著手里的那份文件。
“是这样的大爷,据我们集团这几日以来的考察显示,咱们大西山附近的空气品质指数很高,且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完全具备开发度假酒店和风景区的潜力。”
“所以,我们现阶段的计划是將这一片的山区,包括大西村在內的土地全部承包下来,就像刚才说的那样,部分地方开发成酒店,部分地方开发成风景区。”年轻女子笑眯眯地说,“市政府的领导在和我们集团的几位董事接洽过后,非常赞成我们的计划,一方面是能带动这一片的经济收入,二是能间接促进我市的旅游业发展。”
“意思是你们要把这片全买下来?”老大爷推了推鼻樑上的老镜,似懂非懂地问。
“不是买卖,是承包,差距还是很大的。”
“那你们把土地买下来了,我们住哪儿?”大爷身后的一个大婶问。
“大啊,我刚才不说了吗?不是买卖,山地是集体所有的集体资源,我们没有买卖权的,只能承包·咳咳,您別急,我正要说这点呢。”女子很有耐心地说,“虽然我们承包了土地,但是否要离开大西村,全凭各位的意思。”
“我们自前的方案是,对於打算留下来的村民,我们会免费帮忙修、装修各位原本的住房,儘可能统一风格。也欢迎大家继续维持本业,种地、售卖土特產也好,开办农家乐也好。等酒店和风景区建成以后,我们还可以位各位优先提供就业机会。”
“如果打算离开也没关係,我们会按规章制度提供安置房,地址从山下的镇里到城区,可供大家自行挑选。”女子说,“当然了,无论大家最终选择留下,
还是离开,我们都会准备一份,儘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补偿金。”
听到“补偿金”这三个字,原本安静的人群中,马上响起了嘰嘰喳喳的討论声。
这个女子所代表的集团公司,是在五天前入驻进村里的。
就像她刚才说的一样,这几日里,天天有戴著安全帽的各行业专家,拿著各种仪器和相机,在村里、山里东跑西逛的,那个平时总是睡到太阳晒屁股的村长,这几天也跟换了个人似的,天天鞍前马后地跟在人家专家团的屁股后面转圈,问他是什么事儿,村长又三其口的,一副很神秘的样子,只说是“好事”。
虽然村长不说,但这並不碍著村民们想入非非,这几天村里谣言四起,关於“村里要拆迁了”、“山里发现了皇陵”、“国家要在这儿飞弹发射基地”之类的消息,是一天一个套路。
直到今天早上,市里来了几位领导,在和村长、集团的干事们开了个短会之后,这位集团发言人陈小姐,便拿著一份厚厚实实的文件,在村口支了张桌子,
这才算是解答了村民们这几日以来的疑惑。
搞了半天,原来是有外地集团的老板,看上了这片山啊。
“那泥石流怎么办?別忘了村里以前可是发生过泥石流的?”在大部分村民还沉浸在“要拆迁了,我们要发財了”的时候,一个冷静中年人提醒道,“你们这大兴土木的,要是真把泥石流引来了,人家大老板反悔不干,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您放心,隨著现在知识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们在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已经很有心得了,这几天我们专家团里的地质学家和环境保护学家,已经擬定出了一份可靠的方案,保证村里不会绝不会再受到泥石流的侵袭威胁。”有备而来的女子起身,將文件夹里的一份设计图纸递给他,“这就是初期方案的计划图,大家可相互传阅一下。”
“你们要开发山里,那山神怎么办?”一个坐在轮椅上,满头银髮的老奶奶问,“那里可是他老人家的地盘,有人胡来的话,他可能会怪罪的!”
“奶奶你儘管放心,我们集团很清楚,对於风景文化单位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眼睛所能看到的风景,还有与之对应的民俗文化。”女子握住老奶奶的手,
深沉地说,“我们在来这里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了关於山神的传说,我们的一位股东当即就表示,无论这次的合作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守护住当地的习俗,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段『大山往事』。”
“您今早应该也注意到了吧?除了到访的市领导外,当地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也驱车赶到了村里,专门和村长商討了“山神庙”的选址和修建工作。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两周以后施工队就会正式动工了。”
“你们·这是要为山神建庙?”老奶奶很惊讶。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女子笑道,“我们要为山神他老人家,修建一座气派的庙宇,且无论之后的合作能不能成功,我们都会每年派专业人土,来负责山神庙护养的工作。”
女子这话说得其实相当巧妙。
她並没有正面回答,老奶奶说的“你们在山里动工,山神可能会动怒”的问题,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了“我们决定为山神造个新家”上。
听起来是对山神表示尊敬,可是实际上却是把山神也当成了拆迁户在应付。
不过暂时也没工夫深究了,因为兴奋的村民们,还准备了一大堆问题,等待女子的解答。
“你们的装修要搞多久?”
“我孩子的户口怎么办?”
“想在你们这儿上班需要什么学歷,高中毕业行不行?”
“大家別著急,只要是能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一定会给大家说清楚。”女子笑眯眯地说,“马上我的同事就来了,请大家先有序排队吧。”
“看到了吧,我就说只要钱给到位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有意见。”在村里的一座水泥篮球场上,白璟背著手,远眺著大榕树下热闹的场景,
嬉皮笑脸地说,“你说的那些“静坐抗议”『游行示威”的事儿,只会发生在电视新闻里。”
一旁的稚还没接话,一个穿著西装,拎著公文包的眼镜男,一路小跑著来到了他们身旁,对白璟压低声音道:“百先生,我们刚才和农家乐的老板聊过了,
他对我们的项目不是很支持,还说开发工作进行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意什么的。”
“说来说去,不就是嫌钱不够么?”白璟说,“他想要多少?”
“十倍。”眼镜男说。
“不行,十倍太多了,最多给他五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