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都知道牛肉价格大崩盘,以前一头牛上万块,现在一头牛差不多对半砍,就这你要是能卖出还是幸运的,去年的时候,甚至还有牲口市场上,卖牛犊子的直接就把卖不出去的小牛子给扔掉的。

什么原因,不就是小牛续子带回去养,养到成年能卖的时候,卖出的价格都赶不上成本了么。

现在不论是俄国的还是南美的牛肉,一波波的涌入国內来,把以前高高在上的牛肉价格直接给打趴下了,苦的就是这些养牛户,没办法啊,国內养牛的成本就是高,你的成本价都比人家的售价高,怎么和人家竞爭,所以这两年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以前养牛发达的款爷们,哭丧著脸卖牛或者直接破了產的。

“人家哪里在意挣钱,养著好几百头牛,上千只羊就是留著自己人吃的,像是苗场那边的食堂,有的时候用的蔬菜牛羊肉就是人家顾家那边出的,论起品质来,咱们这边养出来的和人家没的比”。

这位明显就是给顾山捧场的,下意识捧的,並不是顾山雇来的,顾山没有这么无聊。

但作为本乡本土的名人,大腕,顾山身上的传说,或者说故事自然不少,有对的有以讹传讹的,但大家就乐意传,没办法,虽然顾山在这边生活,但大多数的人肯定接触不到顾山的。

接触不到又乐意谈,你想肯定有人编故事。

“那到是,你要吃过那边黄老太太的牛肉麵你就知道,人家那肉质,咱们这边普通的牛肉根本没有办法比!”另外一个食客这时候也说道。

“真这么好吃?”

“你没吃过?这么近你没有去吃过?”

“还真没时间去吃,让你这么一说,我还真就想去尝尝”。

一般来说,普通的百姓家哪里会没事跑上几十里去吃一口面,那不是閒的么,有时间在地里浇点水,抓个虫什么的不好么,跑小几十里地吃碗麵,脑子不好!

这时候门外又进来一个人,一看这位身上穿的衣服便知道,在附近鱼场上班,现在这种人就算是镇子上有点头脸的人了,收入高自然镇上的地位就高一些,大家都是常见面的,进来不管熟不熟都打打招呼。

等著坐下来,这位听大家聊这事就笑著说道:“跟大傢伙说个乐子听听!”

听他这么说,眾人纷纷打起了精神等著下文。

“检疫所现在不是人很多么,送去检疫的东西多,但这帮人哪里懂得检疫啊,现在又把送来的东西往那边的实验室送!实验室一边检疫一边派人教检疫所的人怎么用设备—”。

“那不是顾山家的肉原本直接送实验室,现在居然要过检疫所一手了?”

这位说著哈哈的乐了起来。

“那可不是!那帮检疫所的人哪里会这东西!”刚进来的这位说道。

“那帮人净拿钱不干事!”

“干事?人家干什么事,到时间拿工资就好了,上班的时候不干事,等著人家退了休,一个拿咱们几个人的钱,没办法羡慕不来,我就跟我家小子说,好好学习將来去考个公”。

像是这样的对话,时不时就在镇子上的小馆子,小吃店里上演,与此一块传播出去的还有黄巧珍老太太的小麵馆。

后来不光是本乡,连临近的两个乡也传开了。

这下子就相当於顾山了两万块给自家奶奶的小馆子做了一回gg。

一般来说庄稼汉什么並不在意,黄巧珍的小麵馆好不好吃,他们也不会那冤枉钱,有外面吃一碗麵的钱,最少他家两口子都能镇饱肚子了。

但对於年青人来说,尤其是镇上工作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一听就起了好奇心,心中琢磨著:

这馆子真那么好吃?

於是下班,或者是上班时间充沛的时候,拐个弯去尝一尝!

尝了之后觉得不错,就开始在自媒体上讲,什么到乡里必吃榜之类的,就整起来了。

就这么著,原本一天也就几个客的小馆子,突然间一下子就有点火红起来了,虽然说一天不过是二十来个客,放在別外这馆子不用几个月就得歇,但黄巧珍干这馆子本就不是为了挣钱,为的就是图个热闹,有个事可干。

这一下子,黄巧珍带著顾宪伟、李东新一下子就忙活了起来,早上七点多钟就得起来折腾,一直到晚上十来点钟才能歇业。

三位老人现在很开心,全身都充满了干劲儿,连她们最喜欢的小重孙子重孙女现在都看的比以前少了一些,以前是一天两趟,现在都改成一天一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