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排练(二合一)

,怎么听著冯晓刚好像要找自己拉投资的意思?

在赵坤的眼中,《京城人在纽约》虽说是部电视剧,但却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別忘了,在今后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是內地电视剧蓬勃发展的並喷时代。

大概除了章紫怡之外,几乎所有的大明星都是通过拍电视剧走红,然后才走上大银幕。

《京城人在纽约》这种体量的电视剧,如果放在后世那可是眾多影视公司打破头都要爭抢的优质项目。

一般来说,除了核心圈子里的几家公司,或者是本身就拥有平台的公司,比如爱优腾这种的,其他资本基本上想投都没有机会。

电视剧在当下无疑就是一片蓝海。

当然因为发行体制的原因,目前的环境还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相比电影,国家对电视剧领域政策相对宽鬆且更加灵活。

比如就在今年六月份,国家发布的《关於加快发展第三產业的决定》中,就明確了广播电视系统將和同金融业、体育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邮电通讯业等一起被列入到发展第三產业的重点行业名单。

这就意味著,中国电视行业必须和其他第三產业一样,“以產业化为方向”,遂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

说白了,就俩字一一开放!

到了96年,隨著国家出台了《关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之后,电视行业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语境下,也被要求“直接参与社会大生產和经济体系的运作”。

正是在这条歷史脉络的形塑下,整个电视行业一步步地被推演到了今天的行业格局和生態,隨后,就是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开始了陆续“上星”的发展歷程。

99年,所有省级卫视全部完成“上星”,广播电视领域同年也开始实行“制播分离”,也就是包括电视连续剧、电视娱乐节目在內的相关內容的製作和播映实现逐步切割,並鼓励民营、外资参与製作。

这一政策使得电视剧终於甩开了除审查之外的所有束缚。

其实在这些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之际,郑小龙就做过不少尝试,比如《渴望》的诞生,推动了现实题材剧的流行;去年热播的《编辑部的故事》更是首次採用了企业赞助的方式,將gg和电视剧內容相结合,开创了gg植入电视剧的商业模式。

电视剧的前景是有了,但还是那句话,影视行业投资是投资人而不是什么项目。就比如张一谋永远不缺投资,姜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功后,同样有很多人上杆子地给他投资只不过这货的不確定因素太大。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从去年《编辑部的故事》火了之后,王朔和马嘟嘟等人瞅著眼红,就自己鼓捣了一个类似的叫什么《海马歌舞厅》情景剧,结果拍了不到十集就黄了。

不是说他们的创作能力不够,而是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干影视的料,就算再有才华也百搭。

相比之下,郑小龙就要靠谱的多,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电视剧领域里深耕,除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和《京城人在纽约》,后来还拍出了《金婚》、《甄传》、《红高粱》、《华月传》、《急诊科医生》、《南来北往》等等膾炙人口的电视剧。

当然了,他也並不是没有涉足过电影领域,第一次拍了一部反映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刮痧》,口碑不错,但票房不行,赔钱了。

十八年后再度出发,结果拍出了史诗级別的烂片《图兰朵:魔咒缘起》,差点晚节不保。

说到底,电视剧和电影是两回事。

千万別以为你拍电视剧牛逼,拍电影就一定牛逼,赵坤脑子里快速地转了一遍,觉得投资郑小龙和《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么说,你们这个项目现在暂时推不下去了?”赵坤故作关切道。

冯晓刚一拍大腿,撮著牙子,一脸无奈道:“谁说不是呢!本来我还想导演您刚刚在纽约拍完戏,听说您那边还有朋友,方方面面肯定很熟,我还想跟您好好討教,指望您能帮帮忙呢。”

这货说话的同时,眼珠子骨溜溜转个不停,始终注意著赵坤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没憋什么好屁都说上杆子的不是买卖,赵坤也听出来了,郑小龙目前面临两个困难,一个当然是最大的资金问题,而且要到纽约拍摄,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外匯的问题,这年头国家本就非常缺外匯,在这方面的管制很紧。

拿著美元去美国拍电视剧这种事,从来都没有过,搁一般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赵坤的公司开在香港,资金往来都是在香港这座自由港,就不存在所谓外匯管制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赵坤在纽约有熟人,还是美国文艺界的人土,之前拍《甜蜜蜜》时就相当顺利,这对於一个首次走出国门到纽约拍戏的剧组来说,有个当地方方面面都熟悉的人帮忙,这是非常难得的。

赵坤想清楚之后便笑道:“帮忙的事儿好说,哪天你们准备出发了,跟我说一声,我跟纽约那边的朋友打个招呼。要是你们还放心的话,我可以派公司的人陪你们一块儿过去。”

“那太好,都说您是及时雨,呼保义,果然诚不欺我!”

面对冯晓刚的马屁,赵坤只得客气道:“没那么夸张。再说了之前拍《霸王別姬》的时候小刚哥你也帮了不少忙,正好让我有机会还人情。”

儘管之前冯晓刚在剧组挣了不少劳务费,也確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听到赵坤这番话,感觉特舒服。

以往都是他拍別人马屁,难得有人也捧著他,尤其还是赵坤这样的大导演,话里话外都是看著他的面子,让他不仅受宠若惊,甚至还很感动。

君以诚待我,我必以至诚待之。

索性他也不装了,神情难得正经道:“导演,既然您这么看得起我,那我也就实话实说了,我就是想问问您有没有意向和我们中心合作。”

冯晓刚有自己的野心,毕竟京城电视剧中心还有不少导演呢,比如鲁晓威、赵宝刚等,前者是《渴望》的导演,后者是《编辑部的故事》的导演,无论学歷、资歷都要比他更高,更深。

这次郑小龙终於想起来要提携他,他必须要做出成绩。如果这次他能够从赵坤这里拉到资金,不但能够堵住別人的嘴,增加自己在郑小龙心目中的分量,而且因此还能增加自己在剧组的话语权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这话时,冯晓刚內心十分紧张,他知道这时候提出来很冒味,但他必须要抓住机会,总不能一直这么云里雾里地绕吧。

“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冯晓刚一听有门,连忙嘿嘿一笑,看向正在场地里忙活的姜闻道:“最好就是和老薑的这种合作。当然这种事情我做不了主,反正我是给您交底了,如果您有时间,方便的话,我让我们主任跟您聊聊,介绍一下我们这部戏的情况。不过您放心,戏肯定是好戏,这一点我绝对没有不敢骗您。”

说完,便一脸期待地看著赵坤。

“电视剧—..喷!”

戏要做足,听了冯晓刚这番“肺腑之言”之后,赵坤嘴里砸吧著陷入长考。

刚想准备张口,这时张华走过来道:“导演,准备的差不多了。”

“好,先让演员走一遍戏,看看效果。”

赵坤只好给了冯晓刚一个抱歉的眼神,站起来,跟著张华走进片场。

冯晓刚一边暗骂张华来的不是时候,一边只能陪笑著点头哈腰道:“导演,那您先忙著。”

不想,赵坤刚刚走出去两步,就回头道:“小刚哥,我这两天都在京城,如果晓龙主任有空的话,咱们可以坐下来交流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