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我只示范一遍
有些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明知道姜闻是个坑货,赵坤还要投资呢,这不是自作自受吗?
首先要明確一点,《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没亏,是赚钱的。既然是赚钱的,就没必要便宜他人,自己赚不好吗?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电影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霸王別姬》一样,绝对是一座標杆,在同类型的电影里,无出其右。
这种能够刷逼格的机会,赵坤当然不愿意放弃。
至於说为什么不自己拍?
別逗了,原著小说《动物凶猛》的作者是王朔,人家是一拨的,当初知道姜闻要拍电影,直接就把原稿给姜闻了,甚至还在电影里亲自客串。
再者,《阳光灿烂的日子》本身描写的就是他们这一拨人的青春期回忆,他们都亲身感悟,才能拍出这种味道。
赵坤显然没有这种生活,就算照葫芦画瓢,也不一定能够拍好。
加上还有版权问题,人家王朔只认姜闻,你有什么办法?
就像当初《霸王別姬》的版权在人家徐风手里,赵坤只能选择和汤臣合作,顶多就是参与一部分的投资。
当然既然自己投资了,就不能让姜闻隨著心情浪。主要是这货心里没数浪起来没边,毕竟自己的钱也不是大风颳来的。
其实拍电影真的不了多少钱,就算是后世那些特效大片,比如《流浪地球》那种的,成本顶多也就两个多亿人民幣,不到四千万美元。
至於说后世那些动輒几亿,乃至十几亿的大投资,並不是电影的真实成本,其中除了宣传费用之外,更多的是包含了金融属性。
很简单,比如一部电影的製作成本只有一个亿,五家影视公司各投两千万,可能在电影还未开拍前就有影视公司把这两千万的份额给卖了,如果是大导演的戏,就跟股票一样,会溢价,两千万的份额,一到手就会变成四千万。
然后四千万再倒个手就会变成六千万,甚至是七八千万。
於是乎电影成本就在这种类似击鼓传的资本游戏中膨胀起来,往往成本只有一个亿的电影到最后就会膨胀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再加上上映前的宣传和发行费用,就会被包装成一个投资高达数亿乃至十多亿的大项目。
然后你就会发现越是大片,后面跟的出品公司。联合出品的单位特別多,除了主出品公司,后面的联合出品公司都是二级市场的投资方。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后世那部著名的《云上法官》,人家是实实在在了一个多亿。
眼瞅著赵坤抬腿就往外走,姜闻迟疑了一下,赶紧抱上桌上的那两大叠资料跟上。
开玩笑,那可是获得坎城金棕櫚奖的《霸王別姬》的分场大纲和片场手记,这对於他一个新手导演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
听说是监製和投资人赵坤召集大家开会,那些不在宾馆的幕后主创们匆匆就往宾馆赶,说到底他们都是电影圈里的小卡拉米,哪敢在集金狮奖和金棕櫚奖为一身的大导演面前炸刺,更何况人家还是幕后大老板呢!
就连资格最老的摄影师顾常卫也不得不扔下好不容易约出来的蒋文丽回到宾馆。
说到蒋文丽,今年刚刚从北电毕业,她在《霸王別姬》中的戏份虽然不多,却相当出彩,藉助《霸王別姬》的影响力也算是小红了一把,至少在圈內对她的演技很认可。
蒋文丽为此对赵坤还是心怀感激的,但同时也难免有些后悔。
按道理,她认识赵坤最早,一开始是导演系那个长发过的闷葫芦,后来在黄亭子路的那家涮肉小馆再会时,就发现头髮剪短了的赵坤有了明显的变化。
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关注这位导演系的学长,可惜当时身边王安全像苍蝇一样围著自己。
好女怕缠郎,自己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王安全的猛烈进攻。
可得到了什么呢?
背叛,分居两地最终只能分手。
要是当时自己选择了赵坤,即便是倒追看看陈虹和盖丽就知道了。
嗯,別以为我不知道,你和盖丽也是有一腿的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