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曾有人尊称为“祖龙”。

后世皇帝,也有真龙天子之称。

碧波涌起千堆雪,自有真龙平妖风……多么形象。

可这首诗的前四句,就只为了描写去洞庭湖泛舟,想起始皇帝这番经歷,这么一件事吗?

不可能!

白菲菲刚才说过,他无法理解“释心”二字的意思。

於是,他將第二句诗翻译成某人带著某种心思,去了洞庭湖泛舟。

对吗?

对。

这一句的关键,就在於“释心”二字。

若是將此和我父母的身份联繫在一起……

我父亲,人称地藏。

我母亲,人称罗剎。

地藏罗剎,乃是佛家的名词。

而佛教,又称为释教。

如此,便能关联上了。

有人知道了某些消息,为了一件事,前往洞庭湖,这件事还和我父母有关。

而第二联的诗,却专门描述始皇帝游洞庭一事。

写诗之人也好,我父母也罢,去往洞庭,一定和此有关。

那么,在始皇帝游洞庭一事中,有什么东西,是能引起我父母的注意的?

我隱隱有了某种猜测。

將这个想法压在心底,我开始破译第三联诗。

黑云退尽,寓意雨过天晴,也寓意波折困难结束。

结合上文,或者写诗之人,或者我的父母,应该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但关於“残星见”这一词的翻译,我和白菲菲有不同的理解。

尤其是和第四句“古秤吆买舍利安”结合起来时。

白菲菲的疑惑很有道理。

秤就是秤,为什么要强调是古秤?

只因古秤和今天的秤不一样。

这和度量衡的变化有关。

如今的度量衡,採用的是国际计量法。

也就是十进位度量。

以重量为例,如今一斤等於十两。

而在古代,一斤等於十六两。

这也是半斤八两一词的由来。

而这一斤十六两,也不是古人隨便衡量的。

乃是取自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的星数总和。

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主死亡和转生,南斗六星生发孕育,福禄寿三星主福祸人寿和平生仕途出路。

三者合一,便是主宰人的一生。

因而,古代商人取这十六星的数量,作为计数,认为若有人缺斤少两,便会遭受神罚。

在我看来,强调古秤,便是强调古秤所用的斤两计数。

十六!

这正好是当初害死我父母的门派总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