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暂且不去深究。名字只是个代號。而且...不过我本名其实不叫杨林来著。”他忽然想起。

“啊..:”普王也想起来了,“我记得你其实是叫...叫什么来著?我还没见过你的本名。”

“杨延定。”杨林回道,“但我自己好像就用过一两次,平时也没什么人这么叫我一一不过我姑且还记著。我们家六郎其实是叫杨延昭,但这小子根本就不记得这件事。”

“不记得也正常,其实几辈子都没人叫我李世民。我们家里人也都叫我二郎,之后要么叫公子,要么叫主公,然后就开始叫圣人、圣上了。要突然有人叫我一声李世民,我还得愣一下才能反应过来。那要么是刺客,要么就是有人在骂我,准没什么好事。”

晋王在他面前是不讳言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毕竟他是自己人。

他面对的情况非常特殊一一名这种东西,要么是上对下。要么,是非亲族的同辈之间才会叫的,而且得有相当深的关係。因为名是父母起得,这更像是“乳名”之类的东西,是个人识別的底层代码。要到了社交场合,大多时候用的都是长大后才取的学名,或者字號。

所以除了上对下之外,也只有“狐朋狗友”之间会互相叫著名字,以此来互相冒犯对方。

而李世民一辈子都没碰到些“狐朋狗友”,和他打交道的要么在他之上,要么在他之下,和他同辈的只有几个兄弟。因为他是太原公子,天生的贵胃。能和他平辈相称的人,也都同样有大大的来头,和他玩不到一起去的。

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这样一一回想起来,確实真的没有人叫过他“杨延定”这个名字,用作口头称呼使用次数是货真价实的0。

“不过最后,还得问一问你的意见。”晋王开口道,“你这个李,到底是哪个李。”

“这种问题在大唐的歷史上是不是出现过..."”

“是出现过很多次。比如李泌。我们家是陇西李氏,但李泌並非出自陇西李氏,是赵郡李氏。同一个李姓,也有不同的郡望。毕竟天底下姓李的多了去了,

这可是大姓,可不都是一个由头。”

“那普王的意思呢?”他回问道。

“我的意思是,如同我刚才所说,我们分两段来看。首先无论如何,我不会收你做义子一一让你叫我做义父你也不乐意的是吧?这种伦理梗我没兴趣,若是没有生养之恩,哪能隨便就父父子子的。李隆基就是隨便让安禄山叫他爹,这才乱了套。不过长远来看,確实是希望將你入到大唐宗室的宗谱中去。但这是后话了。”

他明白晋王的意思。

隨便管人叫义父,这种玩法对晋王这样的“古人”来说还是太超前了。不只是晋王受不了,他自己也受不了。管李靖叫父亲他毫无怨言,因为是李靖把他养到这么大的。

但如果只是为了继承权,为了確认上下级的关係,然后搞出父父子子那一套,这简直是乱世的象徵。毕竟董卓和吕布真的是“珠玉”在前,让人不得不避嫌。

现在的许多武人不讲究这些,但普王和他还是很讲究的。

但李唐宗室就是另一回事了。虽然都可以姓李,但他是不会要的一一他老李家为了皇位互相仇杀的事情简直海了去了。除非只有他一个继承人,否则就算有一个宗室之名,那对抢皇位也没有什么帮助。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谁知道普王之后还会不会有別的继承人。未来的事,还是未来再说。他只与杨业一个人有父子之义,所以就算只是名义上入李唐宗室的谱系也有些彆扭。除非李靖本人愿意,那再另说。

而但凡晋王有別的继承人,这个称谓会带来的恐怕没有多少帮助,反而会变成一个大大的累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