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找赵策说完漕运的事情没几天,果然弹劾的奏摺就接连被送到了弘治皇帝面前。
弹劾的人,无一不在诉说著海运的坏处。
海上情况不明,还时不时有大风浪,恐怕运输的粮食会被海浪所倾覆。
一旦船被海浪倾覆,那运载的粮食可就什么都不剩了。
还说国朝发展这么多年,漕运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歷朝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开凿的漕运,若是因此而被閒置下来,沿岸好不容易清剿的匪寇也会捲土重来。
沿岸百姓的安危实在让人担心。
各种的理由,他们都在阻止著后面可能继续海运的行为。
上奏摺的人实在太多了。
加上那些官员们在先前开海和抬高商税这些事情中所积压的怨气,似乎一下子全部爆发。
弘治皇帝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对於这些奏摺无视。
今日早朝,他不得已安抚了一番百官们。
只是安抚刚落,又有人站出来,言辞激烈的批判了此事。
这官员见眾人的弹劾上奏明显不能说动皇帝,於是把矛头直指赵策。
“臣听闻,漕运改海运一事,乃是出自永西伯之口。”
“永西伯虽然是朝廷勛贵,但他毕竟年纪轻。”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漕运的歷史,由来已久。”
“岂能因他一人之言,陛下就如此鼎力支持?”
“不错。”有人附和道:“以永西伯之才学,不过区区一举人罢了。”
“举人去给太子讲学,本就不妥。?-(ˉ`v′ˉ)-? ???????.????m ?-(ˉ`v′ˉ)-?”
“如今陛下更是直接听信他的话,就要改变我朝经营已久的漕运。”
“自隋以来,歷朝歷代在漕运上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才得以疏通南北,承接起江南之地与北直隶的官运。”
“漕运如今正值繁荣,沿岸贼寇也都被整治的几乎消失。”
“陛下若是贸然开了海运代替漕运的头,朝廷又要在海防上投入更多兵力。”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增加了朝廷在军事上的负担?”
“此举若是被天下人得知,恐怕陛下也满难免会受到天下有识之士的詬病。”
这官员的话,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
大家又纷纷调转枪头,都把矛头指向了赵策。
弘治皇帝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
今天上朝,他就知道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想不到这些人的反应,居然比想像中的还要激烈。
个个言辞切切,说话间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国朝著想。
立於百官之前的刘健两人,看了一眼岿然不动的李东阳,两人也默契的没有说话。
弘治皇帝道:“若不改海运,任由漕运继续堵塞,那庆阳府的百姓怎么办?”
吏部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漕运堵塞,也只是一时。”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用陆运跨越堵塞的区域,而非冒险使用海运。”
“臣觉得此举,实在有失考虑。”
这海运,如果失败了或者延迟还好。?? ????
但如果真的比漕运更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成功送达。
那肯定就不是他们这群反对的人乐於见到的。
先前开海,动的那部分的利益,本身就让朝中不少人积怨已久。
如今改漕运为海运,又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本来大家走私的、控制漕运的,都一起吃的满嘴流油。
如今走私的被开海打击了不说,你这漕运的还要去抢他的饭碗。
这他们哪里肯答应?
於是便一堆人,吵成了一团,嚷嚷著让弘治皇帝停止海运,及时止损。
以免运粮的船在海上遇到了什么风浪。
到时候粮食送不到不说,跟著押送的士兵们都有去无回。
他们极儘可能,夸大其词的说出了海运的害处。
至於因为运粮不及时,可能死去的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