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並未如他所言返回邓州,而是悄然前往汴梁城。他的行踪隱秘,甚至连他最亲近的隨从也未曾察觉他的真实意图。汴梁城內,风云暗涌,郭荣的到来,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与此同时,安重荣接到了郭荣的书信。信中,郭荣言辞恳切,详细陈述了安从进、刘知远以及南平王高从诲的起兵计划,並强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写道:“安大人,如今中原大地蝗灾四起,百姓民不聊生,石敬瑭却仍搜刮民脂民膏,供奉契丹,此等行径已令天下人愤慨。只要大人您写一道檄文,细数石敬瑭的过错,中原大地必將四处响应,大事可成。届时,我主公刘知远愿拜您为帝,自己退隱,只求国泰民安。”

安重荣读完书信,心中大喜。他本就对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向契丹称臣的行径深恶痛绝,如今见郭荣信中所述计划周密,且刘知远愿意退隱,推举自己为帝,更是心动不已。他当即命人起草檄文,昭告天下。

檄文中,安重荣痛斥石敬瑭的种种过错:割让幽云十六州,向契丹称臣,拜耶律德光为父,致使中原大地蝗灾四起,百姓流离失所,而石敬瑭却仍搜刮民脂民膏,供奉契丹。檄文还提到,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反抗浪潮此起彼伏,辽境各部落也纷纷嚮往中原王朝,朔州节度使更是倒戈相向。安重荣宣称,此次起兵意在“清君侧”,除掉皇帝身边的小人,征討契丹,上洗国耻,下慰人望。

檄文书写成后,安重荣命人將其传阅於后晋文武大臣及四方藩镇。檄文一出,朝野震动。许多对石敬瑭不满的官员和藩镇纷纷表示理解与同情,甚至暗中支持安重荣的举动。

石敬瑭得知安重荣的檄文后,心中大惊。他深知安重荣手握重兵,若其起兵造反,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稳住局势,石敬瑭亲至鄴都,连下十道詔书,劝諭安重荣不要造反。

詔书中,石敬瑭语气温和,试图以情动人:“安卿,朕知你忠心为国,但天下初定,百姓尚未安居乐业,此时起兵,只会令生灵涂炭。望卿三思,勿为小人所惑。”“安卿,朕待你不薄,你若执意造反,不仅辜负朕的信任,更会令天下人唾弃。望卿悬崖勒马,勿自误前程。”等等。

安重荣接到石敬瑭的十道詔书后,心中確实有些动摇。石敬瑭的言辞恳切,语气温和,甚至带著几分恳求,这让安重荣一时之间难以决断。他站在帐中,手中握著詔书,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

“石敬瑭虽割地卖国,但毕竟是一国之君,若我贸然起兵,是否会背负叛臣之名?”安重荣低声自语,心中犹豫不决。

然而,就在他举棋不定之际,契丹的使臣突然抵达恆州,声称是奉契丹皇帝之命前来规劝安重荣不要造反。安重荣心中疑惑,但还是命人將契丹使臣请入帐中。

契丹使臣一进帐,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言语间儘是讥讽:“安大人,我契丹皇帝听闻您有意起兵,特派我前来劝您三思。石敬瑭虽是我契丹的儿皇帝,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您若造反,岂不是自取灭亡?”

安重荣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冷冷地看著契丹使臣,语气中带著压抑的怒火:“你契丹皇帝派你来,就是为了说这些风凉话?”

契丹使臣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安大人,我契丹皇帝的意思是,您若肯放弃造反,像你们那儿皇帝一般视我契丹为父,我契丹愿保您一世富贵。”契丹使臣说到这里,故意做出一副说错话的样子,急忙补充道:“不对,不对,你们的儿皇帝称呼我家主人为父,你,,,应该喊我家主人为爷爷,哈哈哈哈,,,,若您执意起兵,恐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