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旬,正值学校放暑假,大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当王集山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后,便计划带另一名研究生一同前往闻州。

说来,这半年对王集山来说是相当顺利的。自从闻州的“华清电能“公司成立后,他的研究资金迅速到位,隨即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之中。几个月的试验与验证后,前沿技术发泡镍製备充电池电极法》取得了圆满成功,经检测,储能提高了45%以上,而材料消耗却减少了15%,这比他最初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好。

即使量產后的电池未必能达到实验室的数据標准,但平均储能提升40%以上是可以预期的。他还为苏晨的无人机设计了一种筛选方法,即从批量生產中挑选出最佳性能的电池用於高端应用,而其他电池则可以投放到民用市场上。

事实上,在研究生魏旭的协助下,“华清电能“的第一条镍鎘电池中试生產线已在闻州启动,其產品在当地进行了小规模试销,贏得了用户的一致讚誉。

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因为在国內普遍使用的“碳锌电池“虽然价格低廉、安全可靠,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镍铬充电电池的成本大概是普通碳锌电池的1.5倍,但在性能上,它的能量密度至少是碳锌电池的两倍,而且还能反覆充电,使用次数能达到500次以上。这点对勤俭持家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因此,位於旧“闻州塑料二厂“仓库一角的“华青电能“,因为时下热销的“华青“牌充电电池而变得热闹非凡,不少人纷纷前来询问购买。靠著这一条小型生產线,“华青电能“在短短两个月內就开始盈利了。

王集山认为,一旦这条生產线採用他最新研发的技术进行升级,產品的受欢迎程度会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新產品的研发上,他也已经与学校达成协议,“华青电能“將资助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鋰电池的基础研究,而研究团队则由他领导,科研成果归公司所有,学校享有论文发表的权利。

这样,企业的盈利不仅促进了產业发展,还支持了后续的研究计划。在学校里,校长也將王集山的事跡作为產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来推广,並將其视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向上级匯报。

王集山心情愉快地整理著手头的文件,准备前往闻州,打算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他认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他在现场就能及时发现並解决问题。正当他忙著打包资料的时候,听到办公室的门被打开了。

他抬起头来,看到两个人走进来,其中一个穿著整洁的军装,另一个穿便装,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似乎在哪里见过。

这个人一进来就笑著说:“老王,还认得我吗?”王集山皱著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虽然感觉这个人有点眼熟,但却记不起具体是在哪里见过,不过从对方直接叫他“老王“来看,显然两人已经很熟悉。

看到王集山有些迟疑,对方乾脆地自我介绍起来:“老王,你不记得了吗?我是风云厂的刘卫东啊。以前你来我们厂支援工作时,是我给你安排的住处。”

刘卫东这么一提醒,王集山立刻回忆起了往事,连忙上前握手道歉:“真不好意思,老了记性不好。对,六十年那会儿,我去了风云厂,是你帮我安顿下来的。那时你还刚工作不久,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