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咱们国內以前会计的规则和国际上还是有差距的,这一次你要好好学习一下,金城投资公司专业的会计人员是怎么处理的!”
“是!”
投资这种事情不看帐是不行的。
而且因为投资回报的方式复杂,所以帐目也就更加复杂。
这一切工作都考验著一个专业的財会人员的技术。
公司的管理者只考虑大的方向。
但具体的工作还是要有人做的。
陈青峰一手外贸易,一手投资。
贸易公司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昌隆商行的工作人员。而投资部门这边,陈青峰和董建雍目前肩负著市场调研和投资风险等工作,但会计工作也需要有专门的人来处理。
宋如意虽然更喜欢在香江这边的工作环境。
但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看著其他人忙碌,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这一次到北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因为来到这边之后,她已经开拓了眼界,知道这边的工作和之前在首都那边,差距实在太大了。
安排完宋如意的工作之后,陈思渡又把吴科长请了过去。
“註册新的公司?”
“对!我们现在是沪上外贸总公司一块牌子,却经营著两种业务,一方面是外贸,一方面是投资!香江置地的董事席位,我们一直没有好好的利用,所以我想把投资的业务和贸易的业务分家,虽然现在咱们办公室里多了几位同志,但受困於身份,我们在香江这边展开业务,有诸多的不便,吴科长,儂有没有想过,
我们分公司下面再成立子公司,直接在香江这边聘请当地的员工!”
“请本地的员工?”
“对!”
国內的企业在这边开立办事处,如果要派员工过来,必须是內地企业的身份。
但香江这边如果用如此僵化的制度,確实有些麻烦。
陈青峰之前买下了牛奶公司大约三成的股份。
不过现在却放手不去插手董事会的事情。
陈思渡觉得,这实在是有些浪费了。
倒不如利用牛奶公司旗下的零售网络,给內地的农產品和特色產品,打开一条新的销路。
陈思渡把自己的设想写了一份报告,交给吴瑕。
吴瑕看了一下,顿时明白了,这是陈思渡在效仿陈青峰的公司模式。
“吴科长先过过目,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麻烦您转呈给廖主任!”
“陈老!我觉得这份报告没问题,你说的对,想要在这边扎根,还得依靠本地人!”
陈思渡看到吴瑕,出去之后就拿起电话,此时陈青峰人正在泰国。
“三伯?”
“见到谢先生,替我向他问好,还有,儂的牛奶公司,帮我做点小生意吧!”
“好啊!不过三伯,牛奶公司的股份,我其实想先出掉?”
“为什么?”
“三伯,怡和的情况不稳,但又是港股的旗舰,现在中英谈判又陷入僵局,
我怕怡和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事情?比如把註册地址从香江迁回英国?”
“什么?”
“三伯,这种事情不得不防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