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提《天才少女》的新闻感满满一一不论是年轻的天才导演,还是金马影帝,亦或者7岁的灵气小演员,以及传播到大洋彼岸的宣传曲,等等,任何一点拿出来,都足够电视台做一期节目。剩下的边角料,比如导演的緋闻,导演与金马影帝的赌约,张梓枫能受到两位大导演青眼的缘故,等等,这些题材,也足够让那些不够严肃的媒体吃饱。
郑钱虽然不太喜欢拋头露面。
但为了配合公司的宣发策略,还是捏看鼻子挑了一个採访,也就是《华夏电影报导》
为《天才少女》破亿准备的一个小专题。
时间不长,不到十分钟。
节目方诚意也很足,给猫果树发来了完整的问题清单,郑钱不需要全部回答,可以自行挑选认为合適的问题。
他接过栗娜准备好的稿子,仔细读了一下排名考前的那些问答。
“一您觉得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
“..—能够让人过目不忘的好电影,核心一定是突出的人物。剧情可以平淡,也可以残酷,还可以温情,但只要人物不一样,就会塑造出吸引人的效果,令观眾憧憬和移情。”
“——《天才少女》做到了吗?”
“..—·就《天才少女》的剧本来看,人物的弧光虽然平和却很灿烂,毕竟家长里短哪里都有,但天才少女却是新闻。我的作用,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內,给这个小女孩儿超人的压力与窘境对一个孩子来说,任何选择都是残酷的,所以她舅舅这个角色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舅舅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人,他是有人格瑕疵的,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可以遇到,所以足够真实,能给所有人最大的代入感这个距离跨度与衝击感就会很明显,人物弧光变得很大,反哺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就显得格外精彩了-结尾彩蛋?彩蛋最大的作用,就是给观眾们更大的想像空间。”
“—一你认为《天才少女》最能让观眾產生共鸣的点在哪里?”
“.—家庭与教育—《天才少女》戳中观眾內心的,大抵是选题对现实主义的关照,或者说,是对介於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精准的把控。当然,更重要的,这是一部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电影,教育是我们国內,不,教育在每个国家都是永恆的话题。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一个永远有国民討论度的內容。”
“一一您在製作《天才少女》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天才这类电影题材,很容易做的轻浮、脱离现实—失真的现实类电影观眾一定不喜欢。所以在製作过程中需要考虑观眾接受程度,让观眾在笑与哭之间感受连续不断的小惊喜,从现实缓慢过渡到超现实,再回归现实,用更加平稳的方式让观眾代入情景—..”
“一一有评论家认为,《天才少女》所展示的孩子形象过於成熟,是不符合现实、脱离实际的,您怎样看待?”
“..-我只能说,那位评论家没有见过真正的天才。不仅没有见过天才,也没有真正理解过小孩子。真正的孩子不需要刻意被幼稚化,我们怎么看她们,她们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像鸟山明或者宫崎骏大师的动画片,你可以觉得它们幼稚,也可以觉得它们深刻,还可以觉得它们层次分明。当孩子的思想不被驯化成甜腻的纸,它就能拥有包裹星辰的力量.”
郑钱敲了敲桌子。
“就这几个吧,可以的—回答都是谁写的,写的不错矣。”他感觉这些回答简直写到自己心坎里了,但绝不是栗娜的风格,她文笔没这么好。尤其最后那句,文艺风太重了。
“是徐雯雯。”
助理小姐语气同样带著几分讚赏以及遗憾:“我早就说过,这位记者小姐非常適合我们猫果树,文字敏感性非常好从跟她第一次对接我就感受到了—这些回答,是她基於对你前几次採访撰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