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造势与借势

股神不是一天炼成的。

电影也一样。

从確定主题,到出剧本,再到筹集资金、勘景、出脚本,然后赞剧组、开机、拍摄,最后是相对漫长的后期製作,比如剪辑、比如调色、比如配乐,等等。

到这里,一部电影的旅程只能说走完了一半。

另一半的任务就不属於电影製作公司,而是属於发行公司了。

因为电影拍出来是要给人看的,电影没有观眾,就像一桌无人享用的盛宴,精心烹製的一切最终只会在时间催化下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腐臭垃圾。

而如何让更多的观眾看到自己的电影,喜欢自己的电影,则是很多导演以及电影製作公司绞尽脑汁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

只不过票房这事儿,纯属玄学。

很多电影立意深刻,故事讲的很好,结构也是標准好莱坞三段式,各种衝突反转乃至高潮不断,结尾升华也很漂亮,但是就是不卖钱一一比如《大明劫》、《搏击俱乐部》以及《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一一这种故事讲得好,票房不卖座的事情是行业中很普遍的现象。

国內的製作公司已经注意到了这点。

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中影韩山坪等国內的顶尖製片人开始坚持搞大投入的大片,试图走通一条『大力飞砖”的路。

就是因为单纯讲好故事没用。

故事之外的部分,比如好莱坞特效、比如大ip、比如流量明星、比如喜剧类型、比如大明星阵容,等等,很多时候对票房的作用更大。

换言之,头,或者说宣发,对现在的电影票房影响很大。

就像以前庙会上那些撑起的帐篷里,表演各种侏儒、矮人、罐子里的人、毛小孩儿等等,每个帐篷都要有一个头”把客人吸引进去。

不论里面表演精彩不精彩,总要先让人进了帐篷。

郑钱並不急於上映《天才少女》也是出於这个想法。

一方面,这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长片,后期製作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磕磕绊绊,做的慢一点,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猫果树的电影製作sop手册里的q&a以及相关细则。

另一方面,就是基於《天才少女》的宣发难度了。

他的《天才少女》,就像人头赞动的热闹庙会上,撑起的一座简陋帐篷,篷布上掛著的白板上空荡荡,什么头也没有。

没人会钱进这种帐篷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中规中矩,情节完整,却算不上出色;拍摄时,既没有使用好莱坞特效,也没有使用高人气明星,类型还不是国人们这几年喜欢的喜剧片,出品方又是家小公司,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出这部电影有大爆的潜力,能盈利就该谢天谢地了。

先天不足。

只有后天想办法弥补了。

郑钱弥补的方法,一个是造势,一个是借势。

所谓造势,就是製造声势。

导演没有名气,那就想办法拍一部能拿柏林小金熊的短片,让导演有点小名气;演员没名气,

就找一个即將拿大奖的演员,蹭他即將爆发的运气;出品方没名气,就想办法让出品方做出点成绩,打响在圈子里的名气;然后再找几首好听的歌,剪几个漂亮的片,不论电影质量怎么样,先让它的『mv”流行起来,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