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关于格调

“..能够在导演、编剧、剪辑这几个领域都做出非常出彩成绩的年轻人,放在世界范围內,

都是凤毛麟角,非常罕见的-尤其我们要考虑到他的年纪,今年刚刚毕业,是24岁,对吧?就已经拿到一个小金熊,入围了一个a级电影节—”

“演员在这个年纪拥有这种电影节方面成就,比如影帝影后等等,是相对常见的,因为演员很吃天赋,碰上一个非常契合他本身特质的角色,立刻就能大放异彩—..”

"—.但是导演不同.这个工作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对这个社会有足够深刻认知的一个剧组就是一个小社会,导演不仅要协调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要把握整个拍摄节奏,对他的时间和空间的掌控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的很多大导演,都是从摄影、剪辑等幕后工作开始,一点点积累经验,量变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担任导演-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天才的存在,就像郑钱导演,他在北电上学的时候,我去给他们讲过课,见过这个年轻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纵观他的几部作品,有很强的个人格调在里面——比如《沉默的孩子》《调音师》,对准的是聋哑人与盲人;《沉默的孩子》和《宵禁》对准的是儿童群体;《自杀热线》对准的是城市自杀人群;《摄影机不要停!》对准的电影行业的幕后工作人员——"

“.这些选材与六代导演们关注的题材虽然表面看差异很大,但本质上,却都对准的是边缘群体只不过六代导演们更倾向於选择国家或者城市的边缘群体,比如农民、盲流、下岗工人等等;而郑钱导演则瞄准的是社会的边缘群体,聚光灯之外的那些人群,这个切入点其实是非常精妙的.”

电视里播放著央六今天的《华夏电影报导》,因为《摄影机》入围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所以今天的电影报导特別开闢了一个小的专题,討论这件事。

此刻正在演播室里侃侃而谈的是资深电影人周黎铭。

对於他口中给自己上过课这事儿,郑钱记不得太清了,还是刚刚通过企鹅问了一下滕匆匆,才想起来,这位是北电的特聘教授,並不常驻上课,可能开过几节『电影理论与批评”之类的讲座或选修课。

这种课,郑钱一般是不去听的。

便是去听,也是坐在下面赞他的剧本。

只不过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这位周先生既然真的在北电当教授,那么说一句给他上过课,並不过分。

唯一令郑钱有点在意的,是他现在竟然也成为给別人身份的那种角色了。

心情颇为微妙。

听著节目里的评论,脑海中闪过上述念头的同时,他也没忘记自己正在打电话:“一一对,十月底的档期要空下来,大概十五號到三十號之间吧--你不是一直著要我带你去电影节吗?这次有机会了。”

“十月底么电话那边传来一阵鸡飞狗跳的声音,片刻后,杨蜜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查了,绝对没问题的!”

“你那边的动静听上去可不像没问题。”郑钱语气中带著一丝怀疑。

杨同学乾笑了一声。

“真的没问题!”

她稍稍加重语气,特意解释道:“除了过两天,我去《尚佳》拍个封面外,整个十月份,我都没有拍戏之外的行程了刚刚尧尧查了一下,下一个活动就到十一月二十號的『北平印·时尚大典”了,我要去担任走秀模特———.”

“走秀模特?”郑钱皱了皱眉。

电话那边显然听出了他的语气,连忙喉声嘆气著解释道:“一一曾姐给我接下这个活动的时候,是两个月前,当时我可没想到自己能上芭莎的封面-而且这个活动规格也不低,是北平电视台主办的,带点儿任务性质·—唔,辛浪娱乐好像也有参与?来的娱乐圈和时尚圈的腕儿不少呢。

我就客串一下其中一个展示环节,很多明星都接这个客串了参加走秀的有三十多个国內大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