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还在威尼斯的申傲与刚刚从洛迦诺转道去威尼斯的姜伊蕾外,包括刚刚回国的滕匆匆,都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讲台上,剧组的復盘已经进行到『毛线球”项目组的部分了;讲台下,坐在最中央的猫果树老板却拿著笔,在本子上写了个大大的“炒』字。
然后在下面打了两行波浪线。
在后面戳了三个感嘆號。
“一一我们总结了系统运行时的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毛线球的项目经理郭晓傲按了一下手中的雷射笔,將身后的ppt翻了一页:
“首先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日戏转夜戏所需要的演员修整时间这个在系统中暂时属於『识別盲区”。
举个小例子,澳洲拍摄时,系统出现过在一天夜戏(晚上七点到早上七点)之后直接接续一天日戏(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的安排,导致剧组被迫连续工作了二十四个小时这个不仅仅是体力和精力上的消耗,还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因为在澳洲拍戏,超时工作会触发严苛的工会薪酬规则,比如超过十四个小时需要付双倍工资,超过十六个小时后,每四个小时追加半日薪,等等....”
“一一我记得当时我们进行人工干预了,对吧?”
郑钱把注意力转回到復盘会上。
“是的但一个排程软体安排的工作需要人工干预修正,本身就是巨大的失误。”
郭晓傲听到老板突然插话,顿时有些紧张了,转身又按了一下雷射笔,飞快补充了毛线球的后续改正计划:
“一一我们现在的方案是在日戏与夜戏衔接时,预留二十四小时修整时间。將日戏与夜戏分別集中到不同『区块”,避免因为昼夜转换侵占剧组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除此之外,转场耗时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细节。
现在的『毛线球”还没有办法评估物资体量,而“拆景转场”又是一个包含『拆、装车、运输、卸载、重新布景”以及『再拆装卸”等多环节的工作,相较於全部由系统安排,更合理的方案是人工確认转场时间,直接输入相关数据·
".—单场景內进一步集中戏份,进行精细化拍摄,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天才枪手》拍摄考试场景时,先集中拍摄所有长镜头,再集中拍特写·所有“同一个方向”的镜头最好一次性完成,这样不需要反覆『翻转世界”(180度调转机位)与布景当然,这样安排,
不仅需要我们的导演和dp(摄影指导)协作,而且对演员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她们需要不断『跳戏”·—但如果能够实现精细化拍摄,按照我们预测,可以节省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时间—
这还没有计算重新布景、布光等成本消耗。”
“一一当然,毛线球的安排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对『跳拍”的统筹安排,相较於『顺拍”,节省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本这里其实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某个场景既有夜戏,又有日戏的时候,自前软体是把它们划分到不同拍摄时段安排的,这样我们必须布景两次以上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全遮黑”等技术手段实现夜戏日拍,进一步节省成本—
电影工业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成本控制”。
这个成本既包括时间,也包括金钱。
郑钱在『毛线球”开发最初时就反覆强调过这个理念。
看得出,项目组对他讲话的精神领悟不错。
猫果树的老板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一总结的很好——但你们也要儘快测试,確定新版本——下个月《天才情人》剧组开机,
我记得就有日戏和夜戏,还有一些精细化场景—我们可以看看效果。”
自己做软体最大的好处就是写完代码马上就能测试,测试完就可以直接使用。
这种『敏捷叠代”是买別人的软体一一尤其是欧美人开发的软体一一无法实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