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大楼並无太多警戒措施。

充当监控的只有一个安保,此刻正靠在椅子上睡觉。

两人默契的没打扰他,进入楼梯间后往上走去。

脚下的混凝土台阶被岁月磨得坑坑洼洼,铁扶手鬆动。

爬到顶层时,眼前是一扇铁门,拴著一把老式掛锁。

吉姆弯腰仔细检查。

“苏联货,至少三十年,没有新动过的痕跡。”

周奕闻言,从兜里摸出工具。

先把撬槓插进锁环间隙,再用扁铲卡住,借力扭动。

门轴一阵吱呀作响,冷风瞬间灌了进来。

他们走上天台,视野豁然开阔。

四周有一道不到一米高的水泥护墙,开裂处长满青苔。

吉姆蹲下身,掏出测距仪,抵在眉骨,按下按钮。

绿光一闪。

“直线一千九百七十三米。”他说。

“俯角一度二,落差三十八。”

周奕拿出笔记本,把数字写在预画的射界图上。

“舞台中心,一九七三。”

“喷泉北侧,一九八五。”

“记者区边缘,一九九八。”吉姆接连报出数字。

风速又起变化。

吉姆重新抬起风速仪,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地面两点五,上层乱流四到六,阵风七。”

周奕点头,在表格上写下修正:w 0.8l。

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小箭头,表示风向可能的切换。

“dss和sbu的主要关注点將在三百米內。”

“制高点部署观察手和反狙击组。”

“他们能清多少栋楼?”吉姆隨口问。

“半径三百米內,必须清。五百米以內,选关键点。”周奕回答,“超过一千米,他们没有资源,本地警力又有限。”

“所以我们在盲区。”吉姆笑了出来,“我喜欢盲区。”

他们在天台停了近半小时。

期间楼下隱约传来过脚步声,却始终没有上来。

周奕换上新的速记卡,把今天的数据分门別类写清楚。

距离、角度、风速、光照,仿佛是某种学校表格。

“光照。”他看了眼天空。

“下午顺光,逆光在上午。最佳窗口是一点到三点。”

“如果她直接进国会呢?”吉姆问。

“那就白费功夫。”周奕耸耸肩。

“没办法,运气也是行动的一部分。”

此时,广场上几个陌生面孔的安保人员在指挥。

吉姆嘆了口气。

“你知道这地方让我想起哪儿吗?”

“巴格达?”

“黑山。”

“暴乱前夜总是这种感觉,实在叫人不好受。”

周奕没回应。

他把笔记收好,取出地图,標註出撤离路线。

“正门到地铁站,四百米。”

“备用路线,从后巷进市场,换装后走。”

吉姆眯起眼睛。

“如果advance team来过,路线会被摄像头盯死。”

“那就提前准备。让我猜猜,你早就找好了备用位置?”

“当然。”

——

现实中,乌政府2013年11月21日宣布暂停欧盟协议,进而导致euromaidan爆发。

然而,受限於小说的时间线,作者会把这件事提前到10月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