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噢,明白了。”朱恍然大悟。

“或者可以先种植黄豆?”叶邦荣虽然是后宅镇叶家人,但也是下田的,“从舟山去马六甲,

再返航,然后种子还要催芽,至少三个月吧,足够黄豆成熟了。”

“不好说。”金柱摇摇头,“就算田地閒置也在所不惜,待得明年春,土豆、红薯会在寧波、

绍兴、台州、温州乃至福建各地推广,只怕种子不够用。”

“是。”朱点头赞同,“三个月后就是七月份,那时候说不定战事正酣,已经种植了黄豆其他作物难道全都拔掉?”

“若有人存心作乱,一个不好,后方就要生乱,寧可谨慎一些。”

陈子鑾警了眼叶邦荣,示意这廝闭嘴,你一个团正非要掺和政务作甚?

叶邦荣耸耸肩,岔开话题与金柱又聊了几句,才与陈子鑾一同告辞。

实际上,叶邦荣以前都没见过金柱,倒是陈子鑾在扩兵的时候见过几面。

金柱那是一点都不客气,坐下径直问道:“田地分割如何?”

“还算顺利。”朱有条不紊又滔滔不绝的解说,

沂水县那边不太清楚,但莒县是青州南部可能受创最重的区域,先后遭韃靶、乱兵肆虐,后倭寇、教民也掺和进来。

特別是去年莒县先是被倭寇大掠,又与日照那边李邦珍所部、沂州北上的白莲教民干了两战,

导致大量民眾沦为流民,数十里方圆数十个村落经常都看不到什么人烟。

这种现状,与即墨有著极大的差別,如今绝大部分村落都是有一个班的护卫军士卒驻守的,从而使得分割田地的行动非常顺利,

金柱安静的听著,时不时插嘴问上几句,脸上表情渐渐放鬆下来,“不错,不错,动手很快,

考虑周到。”

“谢过中石公。”

“听说你是台州人?”金柱隨口问道:“倒是有些绍兴口音。”

朱面不改色,“少年时分在绍兴求学,数度县试落榜,正巧大哥招募人手,所以才来了舟山“你是陈千户旧部?”金柱有些意外。

“算是吧。”朱笑了笑,“早年与水师邓团正是旧识。”

金柱也是隨口问几句,不再追问,让人將篓子拿来,从中取出了已经发芽的红薯。

“农事处有从南洋招募的老农,气候转暖,红薯、土豆易发芽,分割种植。”

“二月中旬种植,约莫八月中旬收穫,四月中旬种植,大约也是八月中旬开始收穫。”

一旁的陈隆咧了咧嘴,难怪刚才朱那么说··原来是有这样的好东西。

“而且八月收穫之后能再种植一轮,约莫次年一月下旬收穫。”

“一年三季。”朱舔了舔嘴唇,“需从胶州、连云、舟山调集人手,立即在莒县周边推行。”

“若是韃靶八月中旬之后来犯—军中无有缺粮之忧。”

金柱赞同的点点头,陈锐白手起家至今,虽坐拥舟山、胶州、连云三地,虽护卫军功绩彪炳天下,但拿下沐沂河谷,在红薯、土豆的配合下,才能说基业可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