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拉著两个孩子聊了小半个时辰,这才接见眾人。
简单的跟他们聊了一阵,文帝便让其他人先带孩子去外面玩耍,將云錚留在寢宫。
“穆顺应该已经跟你说过朝中的情况的了吧?”
文帝靠在椅子上,面色沉静的询问云錚。
云錚:“说了一些,不过应该不全面,回头儿臣会好好了解一下的。”
“嗯,多了解一下也好。”
文帝微微頷首,“目前朝中很多位置空缺著,於公於私,你都必须要从朔北抽调官员回朝廷任职。”
“儿臣明白!”
云錚正色道:“儿臣动身回皇城之前,已经给陈布去了一封信,儿臣得知道朝廷缺些什么官员,才好抽调人回来。”
就算文帝不说这个事,云錚肯定也会这么干。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方面,自己在朝廷得有属於自己的亲信官员。
另一方面,也是要平衡朝堂的势力。
而且,跟他累死累活的干了这么多年的那些人,也需要得到奖赏。
从朔北抽调官员回来,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朝廷,都是好事。
“具体缺哪些官员,唐术回头会告诉你。”
文帝说著,又抬眼盯著云錚:“朕想恢復三丞制,你以为如何?”
三丞制?
云錚没有急著回答,而是静静地思索著。
所谓三丞制,是左右丞相和御史中丞。
这是前朝就设立的制度。
大乾立国以后,也是採用三丞制。
直到先帝在位的中后期,才由先帝將其废除。
废除的具体原因,云錚也不是很清楚。
但肯定是跟先帝在位中后期的夺嫡之爭有关。
三丞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左右丞相的存在,可以大大的减轻皇帝的负担,而御史中丞与左右丞相平级,既可以监察百官,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制衡左右丞相。
坏处是,左右丞相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在朝堂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当然,具体是好是坏,很大程度还是取决於皇帝本人。
云錚默默的思索一阵,並未回答文帝的问题,转而询问文帝:“父皇对朔北的內阁制,应该多少都知道一些吧?”
“嗯。”
文帝稍稍思忖,“你想在朝廷实行內阁制?”
云錚微微点头:“儿臣確实有这个想法,但儿臣的目光不及父皇,所以,还是想听听父皇的意见。”
他这倒不是在拍文帝的马屁。
论行军打仗,他肯定敢牛逼哄哄的说,他可以吊打文帝。
但要是论及政治智慧,他肯定远远不及文帝。
文帝稍稍思索,回道:“对你来说,无论內阁制还是三丞制,其实都差不多!但你既要为后世之君考虑,也得考虑朝廷官员和朔北官员的派系问题……”
文帝也在朔北呆过一段时间。
虽然他在朔北的时候没有过问朔北的事务,但也对云錚在朔北实行的內阁制有一定的了解。
云錚在朔北实行的內阁制,跟宰相制並没有太大的区別。
叶紫,其实就相当於是朔北的宰相,她有著完全的决断权,甚至包括军权!
而內阁,只是叶紫的问政諮询机构。
她的权力比三丞制的丞相更加大。
但因为云錚可以无条件的信任叶紫,所以很多问题並不需要去担心,自然而然也被忽略了。
但倘若內阁的权力压过了叶紫,那就成问题了。
说到底,无论是內阁制还是三丞制,並没有完全的孰优孰劣之说,其主要还是取决於当权者的信任和支持程度。
文帝之所以考虑三丞制,一方面是减轻自身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朝廷官员和朔北官员之间形成一种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