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频道里,各岗位冷静清晰的报告声接连响起,环环相扣,推着进程不断向前。

一切井然有序,宋词、柳晓娴、张晓平站在指挥席后方,陈都玲则和其他年轻研究人员一起,站在稍后一些的观察区。

“十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

倒计时通过扩音系统回荡在控制中心每个角落,敲在所有人心弦上。

宋词能清晰听见自己心脏强劲搏动,脸上维持着平静,只有微微眯起的眼睛和绷紧的下颌线条,泄露出此刻内心的波澜。

“……三、二、一!点火!”

随着指令下达,屏幕上火箭尾部猛然喷吐出炽烈火焰和浓密烟雾!

巨大的轰鸣声即使隔着厚厚隔音设施和一公里距离,也隐隐传来,震动着大地。

先行者1号火箭拖着耀眼尾焰,沉稳地、坚定地拔地而起,挣脱地球引力,朝着湛蓝天空攀升!

控制中心里一片寂静,只有各种仪器运行轻微嗡鸣和操作人员汇报数据的声音。

“起飞正常!”

“程序转弯!”

“飞行姿态稳定!”

“高度500米……800米……1000米……”

火箭沿着预定弹道持续上升,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白色烟迹。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不断攀升的光点而悬着。

当实时数据屏显示高度达到约两千米,速度达到预定值时,关键指令发出!

“悬停程序启动!”

只见屏幕上,原本加速上升的火箭猛地一顿,尾部火焰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全力向下喷射。

而是通过多个推力室精细调节,使得火箭姿态从垂直向上转为近乎悬停状态。

先行者1号像是被一只无形大手托在了半空中,稳稳地定在了那里,与地球引力达成精妙平衡。

控制中心里,压抑不住的低呼声瞬间响起,震惊与狂喜交织。

尽管模拟器中见过无数次,但亲眼见证庞然大物在真实天空中静态悬停,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无与伦比!

悬停!这是火箭可回收技术中最关键、也最考验技术底蕴的一步!

火箭在预定高度维持了二十秒悬停。

这短暂的二十秒,却像一个世纪般漫长,是对矢量推力控制系统灵敏度、飞控计算机算法、导航制导系统精准度的最佳证明。

“悬停偏差值远低于预期!”

“燃料消耗速率符合模型预测!”

“准备执行垂直下降程序!”

新的指令下达,更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

那枚数层楼高的火箭,开始以一种近乎优雅的速度,缓缓地、垂直地向下降落!

它不再是自由落体,而是受控的、有目的的返回。

发动机再次调整推力,对抗着重力,确保箭体姿态的稳定。

下落过程比上升时更加牵动人心。任何一点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箭体损毁。

然而,先行者1号表现得无比出色,精准地沿着预设下降轨迹,稳稳朝着地面那片划定的回收区域降落。

高度越来越低……一百米……五十米……十米……

最终,在所有人屏息凝神中,火箭稳稳地、轻盈地“站”在了回收场地的中心位置!

支架触地,激起一小片尘土,发动机随即关机。

短暂的寂静之后,控制中心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悬停回收测试圆满成功!”

柳晓娴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无比自豪的笑容,转身重重拍了拍儿子肩膀,千言万语都在这一击中。

张晓平眼眶瞬间泛红,一把摘下眼镜擦拭眼角;陈都玲站在后排,清冷脸庞涨得通红,用力鼓掌。

宋词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一股巨大喜悦和成就感充斥胸膛,心潮澎湃。

测试总指挥激动宣布:“先行者1号火箭低空垂直起降及悬停测试取得圆满成功!所有预定科目均已完成,数据采集完整!”

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待心情稍缓,王院士笑着走向宋词:“宋董,这次成功,也验证了得文提出的技术方案很优越。

先行者1号选用液氧煤油推进剂,而非更激进的甲烷,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很正确。”

张晓平在一旁适时补充道:“宋董,液氧煤油组合有三大优势:一是推进效率高,技术成熟。

二是煤油常温下为液态,储存和使用比需极低温保存的液氧甲烷更方便安全,适配技术验证与快速迭代。

三是燃烧产物洁净,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积碳,利于回收后的检测与复用。”

宋词认真听完,点头道:“感谢大家辛劳付出。这次陆地测试成功,证明技术路线可行,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无垠戈壁,望到远方蔚蓝海洋。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只是在相对简单、静态环境里,让火箭‘站稳’并‘学会走路’。”

转过身,面向王院士、母亲、张晓平,话音铿锵有力:“未来重点是海上回收平台测试。

无常的风浪、移动平台的晃动、高盐高湿的腐蚀环境,都是要攻克的新变量。”

眼前戈壁滩的成功,只是一个漂亮的起点,只有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先行者火箭才能成长为能够支撑起一个商业帝国的成熟产品。

王院士眼中带着期许:“不急不急,先把陆地测试做好,再去海上,稳扎稳打!华国航天需要敢闯敢试、稳步前行的力量。”

(求月票!thanks(w))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