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火爆!利润震惊女帝郡主!

苏陌听对方一下子各要二十刀,也是略微惊疑,这需要三四十两银子,都够神京寻常人家半年的销了!

不过,这年头能用得起书童的,也不是什么寻常人家。

纸张价格向来稳定,冷苏纸比王家纸更好,如今打九折,一下子买上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用量也正常。

方卿儿自然连忙招呼伙计给两书生打包纸张,随后又问道:“二十刀纸分量不轻,请问是否需要店铺帮运送回去?”

一刀冷苏纸大概十斤,二十刀就是两百斤,分量确实不轻。

这两书生与书童,看着真是文弱书生,肯定拿不起这分量的。

胖书生顿时略有意外:“你们店铺还管送货?”

“是否需另外付钱?”

方卿儿解释道:“在我们铺子一次性消费超过十两银子,神京内外城皆免费送货,若需送至城外,则收取一定的费用。”

两书生一听又是愕然。

总所周知,买东西那是量大价高。

自己一次足足买了二十刀纸张,也算量大了吧。

人家铺子不但没涨价,还免费送货上门,看来确实是实诚铺子,做的也是实诚的买卖。

自己让书童去看着店铺伙计打包纸张,免得对方以次充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时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胖书生点头笑道:“既然如此,那还得麻烦掌柜使人,帮吾等把纸张送回去。”

他略微一顿,突然好奇起来:“这位女掌柜,尔方才说,铺子的书籍不与售卖?”

“吾甚是好奇,书铺竟不售卖书籍,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方卿儿又解释道:“是这样的。”

“本店刚开张,书籍数量不足,且有些书籍乃是孤本,因此暂不对外发售。”

“不过,本店的书可免费观阅,店内设有免费的观阅区。”

“若两位遇到喜欢的内容,亦可抄录下来,同样是不收费的。”

两书生一听,更是好奇。

尤其听到孤本这两个字,眼睛瞬间亮起来。

孤本的价值不单单在于昂贵,也有着无比实际的意义。

别的不说,朝廷科举如何选材?

绝大多数的读书人,研习的都是同样的经典著作,谁也不比谁更差。

考官如何拉开成绩差距,无非在于阅读量而已。

其中又以罕见的书籍为重。

若阅读面不够宽广,涉猎不足,甚至有可能连题目的看不懂!

听得店内竟有孤本,两人连忙朝摆置书籍的书架看去,然后愣了一下。

书果然够少的,加起来估计也就三十四册。

两人走过去一看,表情更惊疑起来,面面相觑:“蒙学?伤寒论?数学?”

“还有,这拼音注释,又是哪一门子的学问,怎从不曾听闻?”

孤本罕见,但连书籍名字都看不明白的孤本就不多久了。

两人下意识拿起书籍看了下。

伤寒论看不大懂,不过也知乃医书来着。

数学应是算数,但两人算学本就一般,只能看个大概。

拼音就不说了。

没人指点声母韵母的读音,看起来根本就是天书一样。

唯独那蒙学,让两人眼前一亮。

“好一本蒙学!”

“若是让孩童用此书蒙学,定能事半功倍!”

“三字经朗朗上口,还有各种典故,千字文多是常用字,也隐含至理!”

“弟子规,则能让蒙童明白尊敬师长之道。”

两书生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的又道:“若抄录回去,给族中孩童开蒙研习,定有大效!”

两人毫不犹豫的朝方卿儿说道:“观阅区何处?吾等要抄写蒙学!”

方卿儿自是吩咐伙计带两人到观阅区去。

很快两人折返:“观阅区怎无笔墨纸砚,供吾抄写?”

方卿儿笑道:“观阅区只供观阅,小店总不能赔本的提供纸墨。”

“若两位要抄写书籍,需自备笔墨,或在本店购买。”

她略微一停,又道:“观阅区另设雅间,方便客人安静阅览书籍,免费提供笔墨、小吃、茶水等,需五十大钱一个时辰。”

两书生想了下,那观阅区公共区域已经够宽敞的,环境也安静得很,自然不会另外五十大钱租赁雅间。

当下各自拿一百钱,买了寻常的笔、墨、砚台。

价格比起其他店铺略贵些许,差二十大钱左右。

但总不好为了这点钱,专门让书童到其他铺子购买回来。

读书人多少还是要点面子的。

人家已经免费提供外面不曾见过的书籍给自己抄写,几个大钱都计较,真丢不起这个脸!

……

女帝等人,自然是在阅览区的大雅间(贵宾室)抄写王阳明大作。

不过,女帝只让柳思云留下伺候,叫南宫射月、林墨音等另找雅间歇脚,免得干扰她们观看、抄写经典。

钟隐本想买了写纸张,便回去兵部。

结果一看王阳明的大作,瞬间便停不下来。

女帝同样震惊不已。

她并不像太子,自小被那些所谓的大儒、帝师,灌输太多的儒家学问,因此女帝与工部、兵部尚书等官员,相对比较崇尚侧重实用性的学问。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讲究的恰好便是知与行不可分割。

尤其苏陌又暗戳戳的加了点私货进去,将王阳明主要提倡的道德理念与道德行为合一的中心思想,略微侧重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对女帝、钟隐这样崇尚实用性学问的人来说,知行合一,绝对乃圣贤经典,不在四书五经之下!

钟隐已经不知多久,没这样用心研读、抄写书籍。

抄写时,更是小心翼翼的,每抄一句都要检查两三遍,才继续下一句。

真如苏陌说的,唯恐差了一字,意思便截然相反!

当翻到最后一页。

女帝、白城郡主与钟隐,同时收笔!

钟隐吹了吹纸上墨汁,然后目光落在抄在首页的横渠四句之上,忍不住惊叹道:“好一卷知行合一!”

“实在让微臣茅塞顿开,有种替往圣继绝学的感觉!”

他脸上露出惊叹向往之色:“真不知道,苏县子从何得来,如此堪称儒家经典的巨作!”

“王子、赵子,又是何等惊艳绝伦的儒家圣贤!”

说着,他表情严肃的看向女帝:“陛下,此书可称经典,不在四书五经之下,只不过……”

他声音突然停滞起来。

女帝凤眉皱起,淡淡说道:“钟卿但讲无妨。”

钟隐咬咬牙:“请恕臣直言,此书虽然也是继承儒家学问,但另辟蹊径,与主流儒家学说又有不同,一旦流传出去,说不定会引来一场极大的学术争端!”

女帝凤目略微一眯:“钟卿觉得,朕应把此书封禁?”

钟隐迟疑了下:“此书与主流儒学略有不同,推崇实践之道,若百官习之,定能更好的治理地方……”

他一咬牙:“臣以为,不禁,但也不推之,任其自然传播的好!”

女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钟卿担忧确实有理。”

“便如钟卿所言得了。”

钟隐忍不住苦笑起来:“如此学问,便是朝廷不推之,怕用不了多久也会快速传播出去。”

说着,他小心翼翼收好刚抄写的知行合一。

目光跟着落在案上的药玉器皿之上。

这琉璃器皿端是古怪,两头大中间小,其中还有细沙密封其中,放置桌上,细沙自然从上往下落下。

看着与寻常使用的计时沙漏相似。

只不过这药玉浑然一体,毫无缝隙,便是钟隐都不知,此物是如何造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