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到底是不是远大理想?

陆鸣泽对于时装剧已经拍出心得,不说得心应手,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再加上有楚安这个编剧把关,《荣耀》的拍摄进度飞快。

而苏曼卿,演技上就不说了。而且,她是那种不但自己演的好,还能带动楚安快速入戏,也能及格的水准。

唯一让苏老师有点适应不了的,就是电视剧的拍摄标准了。

电视剧对于镜头以及表演的追求确实没有电影高,所以苏老师必须要接受“平庸”。

很多镜头以苏老师的标准来看,根本就不合格,需要重拍。可在陆鸣泽和其他剧组成员眼中,却是相当到位了。

这多多少少让苏老师有点不适应。而且

“你学的是电影导演?”

与楚安借拍摄间隙,吃着小零食闲聊。

楚安不知道她为什么突发此问,“对啊!怎么了?”

只见苏曼卿皱着眉头,“那我建议,你以后不要再拍电视剧了。”

楚安,“???”

苏曼卿解释道:“有些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过来的。你明白吗?”

楚安似懂非懂,“你是说,电视剧里养成的习惯,不适合电影?”

苏曼卿撇撇嘴,“可以这么理解。”

随即又补充道:“当然,如果你只是拍一点商业片,就当我没说。”

苏老师也是斟酌了很久,才和楚安说这些心里话的。

在她看来,楚安未来的潜力非常大,他可能不会成为实力派演员,但在演艺圈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所以,真心希望楚安少走一些弯路。

“谢谢!”楚安真心道谢。

苏曼卿的这个视角,是他从来没想过的。今天经她这么一说,还真是给楚安提了个醒。

正好借这个机会,他也有点心里话,想和苏老师说一说。

楚安满面严肃,无比认真,“我其实一直有个远大理想!”

说的苏曼卿都不由得郑重起来,“什么?”

楚安却是答非所问,“老陆其实也该降低产量了。”

见苏曼卿疑惑,楚安解释道:“《最好的我们》和《荣耀》的盈利,足够老陆休息一段时间,沉淀沉淀了。”

“加上我们这个团队,其实经历了两部戏的磨合,如果继续走传统盈利路线,有合适的商业剧本就拍,也有点浪费。”

苏曼卿点头沉吟,她似乎有点明白楚安的意思了。

事实上,苏曼卿虽然瞧不上电视剧剧组的创作水平,但不得不说,这个剧组是她见过的凝聚力最高,氛围也是最好的。

而且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苏老师也看得出来,无论是马兰、王征,还是董文德、冀英来,这些人都是有真本事的。

“你是说走精英路线?”

“以后陆导专挑叫好又叫座的大制作拍?”

楚安微微一笑,“不全是。”

这话说的苏曼卿一怔,楚安那个表情仿佛在说,他的野心可不仅仅那么一点儿。

“那你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楚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苏曼卿,弄的苏老师又不上不下的,“你说,中国影视算了!电影先不算,只说电视剧行业的优势在哪?”

电影再等等吧!2002年,院线改革还没完成,电影就是一坨。

苏曼卿对电视剧行业还真不太了解。

不过也尝试着回答道:“市场!”

结果,还真让她蒙对了。

楚安,“对了,就是市场!”

放眼全世界,除了英语区,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拥有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多家电视台。

而且,由于电视剧的宣传、传播属性,不光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完全开放电视剧市场,所以这还是相对封闭的保护性环境。

客观地说,这也是此后二十年,国内电视剧行业野蛮生长的主要原因。

特么拍成什么样儿,都有人买单!

(虽然赔钱的还是占多数,但那是行业规律决定的。)

楚安:“市场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那你想没想过,市场也可以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呢?”

“基础?”苏曼卿不理解,“什么意思?”

楚老师铺垫完成,终于说出他那个远大理想,“我是说,有这样一个保护性市场兜底,那为什么不去向外拓展呢?”

“我想走出去!”

走出去.

这个理想确实有点大!

苏曼卿听到这里,眉头皱了起来,似在思考什么。

要知道,楚老师的走出去,是带着中国的作品走出去,和苏老师的闯荡好莱坞还不是一回事儿。

着实让苏老师有点意外。

楚安只是静静地等,他相信苏曼卿一定能理解他的话。

这个概念对她来说不陌生,只要在演艺圈稍有道行就知道,香港电影的崛起就是这个逻辑。

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就是以港岛和湾湾做为保底的压仓石,向日韩以及东南亚扩张,也着实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好莱坞其实也是这个逻辑,有北美市场保底,辐射全世界。

如果再延伸一点,另一个时空的hw、字节跳动、大疆,以及一众家电品牌,但凡能在世界范围取得一些成绩的公司,都是这个思路。

有中国这个大市场压仓,对外扩张就会相对容易很多。

区别只在于,有的公司认为吃死国内市场就够了,有的不局限眼前罢了。

这边苏曼卿想了很久,终于有了判断,“难!”

她当然理解楚安在说什么,但是

半开玩笑道:“楚老师有点天真了哦!”

“你要知道,港岛电影之所以能走出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使之相对宽松,所以什么都能拍。”

“但你在内地却不行,而且就算港岛成功,也没走出亚洲。”

苏曼卿说的,其实不是审核制度,而是向外扩张的意愿和动力。

这里需要说明:

很多人认为,被国人诟病这么多年的审核制度,卡住了创作者的脖子,导致这也不能拍/写,那也不能拍/写,是官方导致的。甚至被一些人上纲上线的批评是不自由,不自信,乃至愚民。

其实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审核制度一年比一年严,完全就是普通观众的锅。

是不是有点接受不了?可这就是事实。

纵观国内影视发展,从80年代开始,越往后越严,越往后限制越多。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那个时代是创作者最好的时代,什么都能拍。

什么露点的、鬼怪的、血腥的、暴力的

包括网文都是一样,开始的时候,什么不能写?官场文、黑道文、小黄文等等。

没人限制你,任由发挥。

那为什么越来越严了呢?因为架不住人民群众不答应啊!

你拍个鬼片,十个有九个说好,一个说这是传播封建迷信。

你拍个黑道片儿,有人说破坏社会风气。

你拍个历史片,恨不得一帮人拿着放大镜挑毛病,说你搞历史虚无主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