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自己保护自己
刘浩纯的表演还在继续。
回想起五年前的那件事,很多具体细节都不记得了,只有感觉刻在骨子里。
很简单的一件事。
练舞的时候,被老师当众羞辱,一遍又一遍。
那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没现在这么强。
受不了,崩溃了。
也很忿怒。却无能为力。
没有顶撞老师。
不想练下去。
哭着打电话给爸爸,诉说自己的委屈,结果爸爸骂自己骂得比老师更狠。
从那一天开始,自己变得更能忍了。
因为清楚的知道,没有人会保护自己。
也变怂了。
不敢随意生气。
真实的自己藏在心里。
麻木的在爸爸面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
只是爸爸不再是自己心里的英雄。
听筒里,爸爸的声音里带着恼意。
不再称呼刘浩纯为‘浩纯’,语速变快:“刘浩纯,五年过去了,你当时是那么想的,现在还是那么想吗,你还觉得爸爸让你不要去和老师对着干,你还觉得爸爸是错的吗?”
刘浩纯鼓起勇气:“爸爸,我觉得你的理解点是不对的,是你没有去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发那么大的脾气,她是不是受了委屈。”
“你为什么知道,我没有问你老师呢?”
“你问了吗?”刘浩纯质问道。
“你为什么知道,我没有和你老师沟通呢?”
五年前那件事的细节不断加深。
刘浩纯没有像当初一样忍。
不再怂下去。
语调变得激烈。
一如当初,受委屈时,愤怒的自己:“你和老师沟通了吗!!!”
说完。
她喘着粗气,胸口起伏。
说的是愤怒的口气,肩膀却是内扣着的。
努力让自己站直。
膝盖控制不住的发软。
眼眶里一片晶莹。
再次抬头,看着面前透明玻璃里,模模糊糊映照出来的,五年前的自己。
忽然意识到。
当初那个瘦小的自己,并非没有人保护。
至少现在。
时隔五年。
自己在保护着她。
独自长大,当自己的父母,保护曾经的自己。
听筒里爸爸的声音安静几秒,语调变得缓慢,同样带着质问:“刘浩纯,你总是这样,遇到点挫折就抱怨,别人都能坚持,怎么就你不行?”
否定女儿的情绪。
暗示她脆弱不如别人。
用别人家孩子打压自己的孩子,制造自卑感。
这样的话,刘浩纯听得麻木,语调反而轻缓下来:“你从来只问我为什么不行,从不问我疼不疼。”
从小被要求坚强。
没被问过难不难过。
爸爸依旧转移话题:“老师批评你肯定有原因,你怎么不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默认老师永远正确,女儿必须服从。
不问缘由的受害者有罪论,让孩子不敢求助。
刘浩纯听得麻木,语调更加轻缓的重复:“你可以觉得老师是对的,但能不能……有一次,就一次,先抱抱我再讲道理。”
要的不是父亲的认错。
而是被偏爱的安全感。
其实没那么在意对错。
只是希望,父亲站在自己这一边。
爸爸接着说:“我钱送你学舞蹈,不是让你半途而废的,我当时接到你的电话,知道你不练了,知道我多失望吗,你对得起我的辛苦吗。”
把教育投资变成情感债务。
变成对父母报恩的任务。
爸爸的语调忽然变得高亢:“跳个舞都坚持不下去,你以后能做成什么事。”
用单一事件否定整个人生。
把小事灾难化,让孩子陷入失败者的阴影。
刘浩纯目光空洞的听着爸爸说着这些话。
她只想知道结果。
想知道爸爸当年,到底有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依旧对爸爸抱有期望,渴望爸爸能再次成为自己心里的大英雄:“爸爸,我想知道,你有没有……”
依旧是问之前的那个问题。
不知怎么的。
这一次还没问出口,刘浩纯忽然啜泣出声,膝盖发软,后背靠着电话亭,蹲坐下去。
后面的话,全变成呜咽。
很想爸爸回答。
更怕爸爸回答。
听筒里响起爸爸的声音:“行了别哭了,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以后进社会怎么办?”
听见这句话时,刘浩纯能想象到,爸爸在电话另一边不耐烦挥手的动作。
像驱赶苍蝇。
总用社会很残酷当借口,拒绝安慰,更不会表扬。
以为自己长大了。
忽然发现,自己依然是个孩子。
因为此刻的无助,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
听筒里忽然响起爸爸的声音:“其实我当年和你老师沟通过。”
刘浩纯呼吸短促一瞬,屏住呼吸:“也就是说,你那时候宁愿选择相信老师,也不相信我?”
“老师怎么可能会骗家长。”
闻言。
刘浩纯下唇发颤。
短短几分钟的电话,疲惫得眼球里出现血丝:“爸爸,你有没有发现,从那次以后,我不会再向你求助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