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让子弹飞
之后的冷却和后加工以及分级、检测工作,基本上谁都能看懂,这些都是村里的工人在做。
简单地说,这生产线肯定是能用,但是下料上料、检验包装等步骤全部依赖人工,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也几乎为零。幸好这是生产瓷砖,这要是生产聚氨酯,产品还没到包装这一步,就被偷光了。
至于环保,这里压根就没考虑过。
“颜总,这条生产线现在就是转让,也能卖至少800万,光是那台大型的压砖机,就得差不多200万!”周总解释道。
“产能可以做到多少?”颜辉问道。
“一条生产线,现在一天的产能是十万。”周总解释道。
“要是满负荷呢?”颜辉再次问道。
“这个.”周总看向庞绍文,“文哥,这条线满负荷能产多少?”
“一天30万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工人加班会比较多。瓷砖这个东西太重,搬来搬去的,很多人也受不了。”庞绍文解释道。
“这么说,一条生产线,一年能拉出来一亿的产能?”颜辉仔细想了想,觉得这生意没啥问题。
瓷砖生产,利润虽然没有聚氨酯那么高,但是也绝对不低,起码15%以上,毕竟这是生产端。
这里两条生产线,理论上一年可以做到3000万利润。
“这怎么可能呢.这两年,这两条生产线,最多的时候,每一条一年的产值也就是3000多万,两条加一起五六千万吧。”庞绍文看向颜辉,脸色有些不好看。
怎么新过来的这个老板这么能吹啊?纯外行啊?
他兄弟俩大概知道颜辉的身份,知道颜辉可能会买股份,但是没想到颜辉一上来就开始估算极限产能,这是非常外行的做法,这样的外行根本不能指望。
“也就是说,现在的商路,大概能有五六千万的市场?”颜辉看向周总。
“嗯,这个产能,销量没什么问题。就是利润率一般,毛利也就是十二三个点。”周总非常有耐心。
“如果产能提升上来,原料肯定能压下去两三个点,还有其他的方面嗯.周总,你说的其实没错,这家工厂还是值得投资的。”颜辉做出了判断。
他的判断角度,是公司完全属于自己之后的判断。自带一年五六千万的市场规模,颜辉有信心把这个市场继续扩大。
我国的瓷砖消耗,从2001年开始一直增长,到2016年达到峰值。现在正是大基建的时期,再加上很多居民都需要瓷砖,这个行业未来的市场一定会增长,在这种时期做生意当然简单。
“那确实”周总听着颜辉的话,心中也是有些无奈,颜辉每一句话的意思他都明白,但是这个发财的机会他却很难参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