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松良好的胶粘性质,使得白松家具的强度直线上升。当家具厂测试之后,再来市场上面买料子,就只剩下了表哥一家有货。

区区20方,一万多块钱的货,当然是迅速被买走。

不仅如此,还有人直接找表哥订货,并有人愿意支付定金。

表哥不可能这么直接当二道贩子吃颜辉的货,他把客户推给了老三。他这里买卖现货也够赚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定可以从老三这里拿到现货,等下个车皮到了,他就不急着卖了。

回到东北后,颜辉立刻投入到了白松的阴干、烘干项目里。

伊春这个时期的烘干厂不多,很多烘干厂的创立,都是为了烘干进口的高级货。比如说红松60大板的烘干周期有一周以上,颜辉并不能随便找到空闲的烘干厂。

这种厚板的烘干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主要是在于板材内外的湿度差距大,需要不断地补蒸汽。颜辉走访了几家烘干厂,终于只能谈妥一家新厂,价格和周期都合适。

烘干风险大,颜辉根本不敢离开这里,他天天几个地方跑。

林场现在不怎么需要去了,主要是加工厂、车站、烘干厂、阴干厂房等地方,一天天忙得像个陀螺。

如果让颜辉自己回忆这几个月,他都没什么印象。

3、4、5这三个月,在颜辉的记忆里,就好像是一个瞬间,唰地一下就过去了。

三个月的努力,白松、红松、落叶松这三种木材的原木、板材、木方,颜辉基本上都跑通了。

建业中华门木材市场,已经彻底认可了颜辉这个大商人。

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人尝试往这里运白松,但是要么找不到烘干设备,要么阴干的经验不足,虽然也从颜辉这里看出了一些门道,但运过来的白松质地就是略逊几分。尤其是木方运输,除了颜辉没人敢做。

颜辉的白松木方运输,为了防止出现大量的折断问题,他采用的是一层木板、一层木方的配置,而且每摞上几层,就会夹一层落叶松的硬板。

这是他独创的装车方案,只有老三和表哥等几个人知道,每次卸货都是老三亲自去盯着的。

总之,颜辉跑了三个月,可算是彻底跑通了这条生意线路,他直接找了王红军,把六子借走,给六子一个月开1000块钱额外的工钱,让六子帮他跑一跑各个工厂,王红军自然是满口答应。

颜辉早就已经成了他第一大稳定客户,别说找王红军借个六子,就算是把副场长借给颜辉都没问题。

现在,王红军去伐木场拉料子的时候,都会提前给颜辉打个电话,问问颜辉的意见。

一口气忙了三个月,颜辉终于可以休息一阵子,东北、建业两地的链条已经很顺了。东北这边什么事都可以靠王红军,日常的事情可以靠六子,万一有啥业务上不懂的,还可以靠老郭。

建业这边,老三也算是进入了正轨,一天到晚也有个老板的样子了,忙前忙后没什么问题。老三要是有啥搞不定的事情,还可以找表哥帮忙。

颜辉再次告别了王红军和六子,准备回建业待半个月。

至于他现在的资金,其实也不多,刚刚超过50万。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