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由姜在勋、柳亦菲主演的中韩合拍电影《露水红颜》,正式在韩国cgv影院接替上映。

这个档期选在了寒假末尾至韩国农历新年前夕。

不仅接棒了《国际市场》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而且还能享受春节观影热潮的红利期。

然而。

竞争也同样激烈——

李敏镐备受瞩目的大银幕首秀《江南1970》,以及好莱坞动作大片《飓风营救3》都是同档期的强劲对手。

当晚八点。

首尔明洞cgv影院。

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影海报悬挂在影院显眼位置。临时搭建的媒体采访区和背景板前人头攒动。

姜在勋和柳亦菲作为绝对主角,与高嘻嘻导演一同现身红毯。

彼时姜在勋在经过精心护理后,脸颊上残存的晒伤痕迹淡了许多,状态比刚回韩国时好了不少。

柳亦菲则是一袭淡雅长裙。

媒体采访区的记者们问题多集中在电影本身、中韩合作挑战以及对票房的预期上。

两人的回答都相对谨慎。

媒体的闪光灯和提问告一段落。

红毯内场边缘。

几个熟悉的身影安静地站在那里。

李光洙正咧着嘴冲姜在勋挥手示意。

站在他旁边的赵寅成则显得从容许多。

显然。

他们是私下前来为姜在勋这个小老弟的首映站台捧场。

简短的首映仪式结束后。

主创和部分受邀嘉宾、媒体影评人进入影厅落座。

在前往影厅入口前。

主创需要穿过一片特意为粉丝和媒体划分的“应援合影区”。

这里人声更为嘈杂。

各家粉丝举着应援物。

记者们则试图抓住最后机会拍摄或进行简短提问。

姜在勋一边礼貌地向两旁的媒体和粉丝点头致意,一边跟着引导前行。

就在即将进入影厅通道前。

姜在勋目光扫过热情的声浪。

忽然。

他脚步一顿。

在几张兴奋的年轻面孔后面,一个熟悉的身影安静地站着——崔雅敏,他的站姐。

姜在勋对引导的场务低声示意稍等。

便稍微偏离路线,向崔雅敏的方向走了几步。

“雅敏xi,你也来了。”

“我怎么可能不参加你的首映礼。”

“谢谢。”

姜在勋像是想起了什么,有点无奈地笑了笑:“对了,上个月我进官方群了。”

“嗯?”

崔雅敏明显没想到正主会进群潜水。

“发了一句就被踢出去了。”

“哈!?”

崔雅敏瞬间瞪大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踢、踢……了?”

她猛地转头看向旁边的另一位同样挂着管理员臂章的女孩。

那女孩也是一脸懵。

崔雅敏转回头,急切又困惑:

“你……当时在里面发了什么呀?”

“就是安利了一下我演的《好日子》网剧……然后附上了链接。”

姜在勋解释道。

崔雅敏张着嘴,足足愣了两秒钟。

紧接着。

“噗——”

一声没憋住的气声从她嘴里漏了出来。

随即,她脸上爆发出一种恍然大悟又哭笑不得的表情:

“哎呀我以为……以为那是黑粉冒名顶替发的推广钓鱼链接!”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旁边同样表情古怪的管理员。

毕竟这种直白发广告的模式,太容易被误会了。

姜在勋听完也乐了。

“那就麻烦你们……回头帮着推一推吧?那剧确实……还行。”他补了一句。

崔雅敏用力点头:

“放心!包在我身上!我会发详细 repo和安利贴的!”

“那就拜托了,我要先进去了。”

姜在勋最后朝粉丝区挥了挥手,转身快步跟上已经走到影厅门口的柳亦菲等人。

……

厅内灯光已调至暗场。

只有安全出口标志散发着微弱绿光。

前方巨大的 imax银幕尚未亮起。

影厅座位呈阶梯式分布。

前几排预留给了主创和重要嘉宾。

后面则是媒体、影评人以及部分受邀粉丝。

巨大银幕亮起。

配乐流淌。

熟悉的画面和台词在眼前重新展开。

这是高导演坚持的、他引以为傲的“导演剪辑版”。

比起在华夏院线上映时那个支离破碎的版本,节奏确实舒缓流畅了不少。

一些被暴力剪掉的、用以展现角色内心挣扎的片段重新缝合回来。

柳亦菲所饰演的邢露的心理路程转变,在更充裕的时长里得到了更细致的铺陈。

坐在黑暗中的姜在勋无法否认——

导演剪辑版的《露水红颜》就像被修补过的残次品,至少在外观上显得更完整了。

如果说原始版本是逻辑混乱、情感仓促的 5分产品。

那眼前这个版本,勉强能打到6.5~7分。

毕竟整体故事核心的走向和某些逻辑的突兀感,依然硌在那里。

……

影片结束。

灯光亮起。

象征性的掌声在影厅里响起。

有些掌声来自不明真相的粉丝。

有些则来自社交场合必需捧场的嘉宾。

前排的专业评审席上。

媒体记者和影评人的表情大多平静。

看不出明显的赞许。

也看不出明显的失望。

高导演率先站起来,转身向观众席鞠躬致意。

柳亦菲和姜在勋也紧随其后起身。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

也有一丝心照不宣的默契——

该做的,尽力做了。

剩下的。

交给命运和市场那冰冷的审判吧。

————

次日。

《露水红颜》在韩国市场的首日票房数据出炉。

全国观影人次达到 16.4万。

这个数字在整个电影市场大盘中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谈不上惊艳开局。

但也绝非惨遭滑铁卢。

属于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尤其在面对《江南 1970》和《飓风营救 3》的强势分流下。

这个起步并不算差。

在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评分平台 naver上,首批观众打出了 7.8分。

这并不意外。

首日评分往往带着演员粉丝滤镜和期待加成,数值通常偏高。

随后的首周。

姜在勋和柳亦菲如同两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从早到晚。

连续不断的观众见面会、影院舞台问候、媒体访谈、电台连线……

两人用近乎透支体力的方式在每一个可能的曝光点刷着存在感。

辛苦的宣传行程效果是显著的。

虽然单日人次没有再次出现爆发式增长。

但凭借相对稳定的上座率和口碑的稳健维持,(naver评分虽然后续被更多普通观众“冲刷”,下滑至 7.13),《露水红颜》在韩国的首周末观影人次成功突破百万关口。

将观影人次折算为票房收入。

该片在韩国的首周票房已经超过了该片在华夏大陆的首周表现。

这些数据似乎成了高嘻嘻导演某种程度的背书——

在华夏市场被猛烈抨击的剪辑手法、情感铺陈和导演掌控力,放在韩国市场并未引发同等程度的抵触。影片的完成度和观赏性,显然远未达到国内舆论所贬低的水准。

……

首周的密集路演宣传终于结束。

柳亦菲需要尽快返回华夏处理其他事务。

临行前一天。

姜在勋特意组了个饭局。

地点选在了一家名气很大的中餐馆。

他把韩东郁导演也请了过来。

饭桌上。

姜在勋作为中间人简单介绍后,就将舞台留给了柳亦菲和韩东郁。

出乎姜在勋的预料。

柳亦菲这段时间显然没有闲着。

她不仅真的去看了《当男人恋爱时》这部由黄政民主演的电影。

而且……

兴趣浓厚。

语言似乎成了彼此沟通最大的障碍。

韩东郁导演的英文并不流利,中文更是一窍不通。

柳亦菲的韩语更是停留在问候语层面。

两人隔着桌子。

中、英、韩三语夹杂。

有时还需要姜在勋临时充当翻译。

但有趣的是——

这并不妨碍两人对彼此的欣赏。

柳亦菲对电影中那独特的、混着苦涩的底层浪漫和韩东郁对角色的塑造把控表达了高度的兴趣。

韩东郁在听到柳亦菲对电影中某个场景、某段表演细节的敏锐捕捉时,眼神里的光瞬间就亮了。

他磕磕绊绊地阐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比划着手势,甚至激动地拿出手机展示当初分镜概念图。

一顿饭的功夫。

从最初的有意向合作试探,到彼此认同核心理念,话题迅速深入到了翻拍权的归属、版权方联系方式、大致预算框架以及韩东郁是否有档期执导等方面。

速度之快。

默契之强。

让一旁负责牵线搭桥的姜在勋都有些意外。

他看到项目正朝着落地的方向快速推进,自己作为老师作品的推介者、韩东郁导演的“引路人”,心里也着实为这个“搭桥”快要成功而感到高兴。

饭局尾声。

气氛融洽。

柳亦菲主动拿出手机,和韩东郁交换了联系方式:

“期待我们在华夏的见面!”

韩东郁郑重地存好号码,也认真地用韩语回复:

“我衷心期待项目的推进,能和柳演员合作是我的荣幸。”

两人隔着语言。

却达成了实质性的约定。

柳亦菲预订的车已经在饭店门口停好。

两人目送她离开后。

韩东郁转过头,看着旁边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姜在勋,道:

“在勋啊……真的,非常感谢你。”

“快别这么说!”

姜在勋立刻躬身回应,态度谦逊而自然:

“您是我老师的挚友,也是我敬重的长辈。能为长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晚辈应该的。”

“好,好,好!”

韩东郁连说三个好。

其对姜在勋的欣赏已经达到了顶峰。

————

《露水红颜》在韩国的宣传期总算告一段落。

彼时离农历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空气里已经隐隐有了些年节将近的松弛意味。

但对部分人来说。

行程才刚刚开始。

下午的阳光斜照进位于n.e.w大楼的一间中型会议室。

姜在勋推门进去时。

里面已经到了不少人。

体型壮硕的马东锡见到姜在勋进来,立刻咧开一个爽朗的笑容,抬手挥了挥。

显然。

他还记得当初在《老手》片场那个惊鸿一瞥的“财阀恶少”同事。

“东锡哥!导演 nim!”

姜在勋快步走过去躬身问好。

延导闻声抬头,态度温和道:

“来了?坐。”

他指了下马东锡旁边的空位。

另一边。

气质斯文沉稳的孔刘正与剧务低声确认着什么,看到姜在勋,也露出一个友善但不过分热络的笑容,点头致意:

“你好。”

“孔刘前辈 nim!”

姜在勋连忙鞠躬问候。

孔刘微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几人寒暄了几句。

姜在勋落座翻开面前那份属于他的《釜山行》剧本。

就在这时。

会议室的推拉门再次被轻轻拉开。

一个轻柔悦耳的女声在门口响起:

“延导演 nim,各位前辈好,抱歉稍微来迟了一点。”

姜在勋循着声音转过头。

彼时。

门口逆着走廊灯光站着的——

是裴秀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