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投资4000万港币的电影被问到对票房的期待时。

导演陈木胜表示希望《三岔口》能延续以往的成功,在票房上有所突破。

“陈导你觉得三岔口和叶问谁会笑到最后呢?”

“额,这个还是让观众来回答吧!”

陈木胜没有因为叶问最后选择了叶伟信做导演而故意说什么。

他是个谦逊务实的人。

当然,在内心里。

他肯定希望自己能赢。

27号,星期三。

《叶问》率先在内地上映。

“接下来的宣传重点是叶问爱老婆、尊敬老婆。”

江澈下达了最新的指令。

他一直留在bj的双城影业,并没有继续跟着剧组宣传。

“我知道了。”张康点点头。

28号,《叶问》在香江上映。

与此同时,电影《三岔口》在内地和香江同时上映。

“多少?”

“首日220万人民币。”

“这个成绩可以吗?”

“一般!”

《叶问》内地220万人民币的首日票房确实一般。

尤其是第二天又有强大的对手加入竞争。

这种情况下,叶问第二天的票房怕是会断崖式下降。

【《叶问》内地首日票房220万人民币,江澈恐遭遇电影生涯滑铁卢!】

【首日220万,《叶问》结局已定,5000万只在梦中才有可能!】

【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叶问》】

在媒体纷纷唱衰叶问的票房,唱衰江澈的时候。

关于叶问尊重老婆的新闻快速传播开来。

网络上,报纸上,到处都是。

其实《叶问》的制作成本是远没有1500万港币的。

但在宣传上,江澈下了重金。

最后才有了这名副其实的1500万港币的总投资。

反过来,电影那些年成本500万人民币。

但这是不包含宣传费的。

如果后续江澈砸了500万来宣传,那这部电影的成本就达到1000万人民币了。

“江澈哥,你不要紧吧?”

刘一菲来电安慰。

“我本来能吃一盆饭的,今天只吃得下两碗。”

“哈哈,江澈哥,你本来就只能吃两碗。”

刘一菲放心了。

刘一菲之后,还有诸多好友也来电或者短信安慰。

江澈记在了心里。

就在这时,他看到冯导又对他开炮了。

冯晓刚:电影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转的,希望有些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哎,最近我哪里得罪冯导了?”

江澈看向张康。

去年他和冯晓刚隔空打过一次嘴仗。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以冯晓刚的性格,哪怕是心里憋着坏,也该留到他新电影上映时再抨击自己啊!

怎么这几天像吃了火药一样。

媒体把他当枪使难道他没有察觉吗?

“咳,这个我还真知道一点。”

张康开口了。

“你说。”

“前年《手机》拍完,冯导与华艺的合同到期了。

他没有续约,而是和张国力一起开了个公司。”

“他不好好当他的老板,操心他的公司业务。

一个劲喷我是怎么回事?”

江澈表示不理解。

“公司发展的不太好,没赚着什么钱。

听说冯导去年又灰溜溜的回了华艺并拍摄了《天下无贼》。”

“呵呵!”江澈气笑了。

尼玛,你自己跨界开公司,赔了钱。

就见不得我这个歌手跨界玩电影是吧?

巴不得我跟你一样也亏损是吧?

现在回应冯晓刚,那只是没有意义的口水战。

这事我记下了!

《三岔口》内地首日票房110万人民币,香江首日票房60万港币。

《叶问》内地次日票房240万人民币,香江首日票房60万港币。

“什么?这不科学?”

“有点意思啊!”

叶问在投资、演员阵容、院线排片均不如三岔口的情况下。

与三岔口正面竞争,不但票房上涨,还占据了优势。

而三岔口内地首日110万人民币的票房让人眼前一黑。

这个成绩也太对不起你那个演员阵容了吧!

“数据确定没错?”

“没有,再三确认过了。”

媒体的口风依然没有转变。

对江澈和叶问的看衰声音仍然很大。

第三天:

《三岔口》内地次日票房90万人民币,香江次日票房50万港币。

《叶问》内地第三天票房280万人民币,香江次日票房75万港币。

这下,大家明显察觉叶问上扬的势头了。

而三岔口的票房就很符合扑街电影的票房规律。

除非它能在马上到来的五一实现大翻身。

否则结局已定。

但这个时候,三岔口的口碑突然扩散开来。

郭富成的演技得到了认可。

但电影叙事节奏偏慢,在动作场面和商业元素上略显保守。

反观叶问。

拳拳到肉,打斗场面干净利落。

有一个打十个的名场面。

还有符合时下潮流的爱老婆的金句。

加上制片方大力宣传,网络上“自来水”极力推荐。

电影的口碑扩散开来。

票房逐渐走高。

“联系中影的人,三岔口用不了这么多的排片,让他们匀一点给叶问。”

“我这就给他们打电话。”

五一七天假,如期而至。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