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改变
第94章 改变
用筷子轻轻拨开外皮。
洁白如玉的鱼肉,便是展露无遗。
鱼肉。
纹理清晰。
细腻而紧实。
每一丝纤维,都仿佛蕴含着大海的精华。
夹起一块,鱼肉在筷间微微颤动,如同丝绸般柔滑,却又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弹性,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其鲜。
放入口中。
鱼肉,入口即化。
细腻的口感,犹如云朵般轻盈。
而那鲜美的滋味,很快就在舌尖上瞬间绽放,那是大海的味道,带着淡淡的咸香和清新的海洋气息。
鱼肉本身的鲜甜与烤制过程中融入的香料味道,相互交融,层次丰富,令人陶醉。
每一口咀嚼。
都能感受到鱼肉的鲜嫩多汁。
汁水,在口中四溢,带来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
通常情况下。
烤鲭鱼,会搭配柠檬、香草等调料。
因为柠檬的清新酸爽,能为这道菜增添了一抹亮色,恰到好处中和了鱼肉的油腻感,使口感更加清爽宜人。
此时此刻。
一色慧,挤上几滴柠檬汁。
酸甜的汁液与鲜嫩的鱼肉,顷刻间相互交融,碰撞出奇妙的火,让味蕾在鲜美与酸爽之间不断跳跃。
而香草的独特香气,则为烤鲭鱼增添了一份优雅与浪漫。
……
“不错。”
“创真,你的料理水准,的确超出我们的预料!”
余后,一色慧睁开眼睛,继续道:“鲭鱼的烤制,最大难度在于火候控制。”
“毕竟鲭鱼肉质较为细嫩,且含有一定水分和油脂。”
“在烤制过程中。”
“火候稍大,鱼皮容易烤焦,产生苦味,影响口感。”
“火候过小,则无法使鱼肉熟透,内部可能残留生腥味,同时也会导致烤制时间过长,鱼肉水分流失过多,变得干柴。”
“而你对于火候的控制,堪称完美!”
“只是……”
“烤鲭鱼的风味。”
“主要依赖于鱼本身的鲜味和烤制过程中添加的简单调料,如盐、黑胡椒、柠檬汁等。”
“与一些经过复杂烹饪工艺和丰富调料调味的菜肴相比,其风味相对单一。”
……
《樱桃小丸子》里,友藏爷爷曾说过俳句:
“海胆的美味/怎会不心心念念/却只落得醋鲭伴……”。
翻译过来,意思是:
老朽钱包清瘦,只够吃便宜的醋渍鲭鱼,海胆什么的都是妄念~
在这样的语境里,鲭鱼似乎是平价食物的代言。
然而。
实际上。
无论是在霓虹历史上,还是在现代。
鲭鱼的地位和价格,永远都是在不断波动之中。
在不同时代,以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鲭鱼既可以化身平民餐桌的治愈系食物,也可以成为高级料理的重要食材。
……
很早很早以前,绳文时代。
霓虹国人,已经就开始吃鲭鱼了。
当时,由于交通运输不发达,鲜鲭鱼多在临近产地的地方食用,在其他地方,多以鱼干的形式流通和食用,所以那个时候的鲭鱼是一些沿海地区的平民食物。
鲭鱼变得很重要,似乎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
京都深居内陆,并没有丰富的海鲜。
而彼时居住在京都的天皇和贵族,因为肉食禁令的缘故,可以吃的肉类已经所剩无几。
他们食用鲤鱼、鲈鱼、香鱼等河鱼,以及其他一些鱼的鱼干。
但是。
他们一定觉得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比如:
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美味海鱼的那种生活。
到了江户时代。
随着马车运输普及,大量盐渍鲭鱼得以沿鲭街道运到京都。
命运跌宕的鲭鱼,又从京都的高级食材变成平民之物。
……
“创真。”
“这道烤鲭鱼料理。”
“可用刷子在鱼身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或蜂蜜水,蜂蜜与水的比例为1:1。”
“这样,能使鱼皮更加金黄酥脆,色泽诱人!”
回味过来的一色慧,冲着创真道。
“哦?”
“是这样吗?”
创真愣了愣,随后陷入了沉思。
“一种动物原料,可能制成多种多样的菜品。”
“同理,同一种食品原料,也可能根据不同的部位制成各不雷同的菜品。”
“像猪、牛、羊等牲畜,从头到尾,从皮肉到内脏,样样可用,也正因为一物多用,才呈现了以某一类原料为主的“全席宴”。”
“总之,一样东西的用途多着呢。”
“如若能细细去琢磨,说不定还真能有所发现。”
言罢。
一色慧,伸了伸懒腰。
他已经有了困意,正打算回去休息呢,可当他起身的时候,却忍不住紧紧盯着创真一眼。
“创真,远月学园可不比外面的定食屋,在这里,竞争才是主旋律!”
“如若不想进步,不想改变,那么等待你的……”
“将会是残酷的失败!”
……
在篮球的热血赛场上。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据说篮球运动员都不吃三不沾。
此“三不沾”,并非某种神秘食物,而是篮球术语,指的是投出的球既不沾篮板,也不沾篮筐,更不沾篮网。
总之。
就是稳稳地投不进篮筐。
每当赛场上出现这样的投篮,往往会引来观众的阵阵叹息或是队友无奈的苦笑。
然而,在美食的奇妙世界里,也有一道名为“三不沾”的佳肴。
它与篮球场上的“三不沾”虽同名,却有着天壤之别。
……
回溯往昔。
在许多大饭店的厨房里。
食材的利用,总是有着独特的智慧。
那时,蛋清在厨师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为炒虾仁芙蓉蛋等精致佳肴,那嫩滑的口感、鲜美的味道,常常成为食客们餐桌上的宠儿。
而剩下的蛋黄,却一度成了厨房里的“小难题”。
不过,厨师们向来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他们凭借着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将蛋黄开发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三不沾。
这道菜,最初是作为免费赠品,送给那些常来光顾的老主顾,一来是为了表达对老顾客的感激之情,二来也是厨师们展示自身厨艺的小舞台。
在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