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童瑞的义子,那都是在宫中地位不俗的,在宫外也各有居所。
那义子和同行众人出了宫门,便各自离开,待走出一截,原本是回南城居所的他,忽然脚步一拐,进了一家裁缝铺子。
出来之后,便已经穿上了一身普普通通的市井衣衫,而后熟门熟路地穿过一条条小巷,来到了楚王府。
不知道他跟门房说了什么,很快便得以进府。
在王府的迎客厅中,他端正地坐着,屁股挨着半边椅子,茶水摆在旁边,干得抿嘴都不敢拿起来喝一口,那姿势,比起在老祖宗甚至在陛下面前,还要紧张。
当房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楚王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起身,双膝一跪,“奴婢拜见殿下。”
楚王微微挑眉,笑着伸手将他扶起,“方公公无需客气,本王可当不起这等大礼。”
“奴婢前来,是来给殿下报喜的。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楚王大概知道是什么事,但并未主动挑明,而是笑了笑,“喜从何来?”
“陛下方才召见卫王,已经明言,让他离京,去太行山剿匪。齐王就藩,卫王离京,殿下正位东宫,指日可待!”
虽然在齐王被勒令就藩之后,楚王心头就已经有了猜测,但当听见这确切的消息,楚王的心头还是彻底长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眼前的人,对方打的什么算盘他一清二楚,无非就是想早点混个投效之功,未来有所回报。
不过他对这种事情,向来是不拒绝的。
他皇甫烨当年能够抗衡昭文太子,如今能够强势奠定胜局,靠的就是广交朋友。
当你周围全是我的朋友,你拿什么跟我争跟我斗?
他最仰慕的,就是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四处逢源,团结各方,再造大汉。
虽然史书上说刘秀为后汉留下了世家乱政的隐患,但谁能否认刘秀的千秋功业呢?
未来的事,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嘛!
“方公公,你放心,本王从来不会亏待任何朋友。”
他笑看着这位童瑞的义子,“现在,本王想了解一下,父皇和卫王,具体说了什么?不知道方便否?”
方公公得了楚王的承诺,当即心怒放,感慨这一趟不白来,闻言立刻道:“殿下言重了,奴婢定然知无不言。”
接着他就将方才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
在宫里做内侍能做到一定位置的,能耐都不算差,光是这记性,就能甩普通人一大截。
天德帝和卫王说了那么大一堆,这位方公公站在殿外值守,愣是几乎没错地复述了出来。
楚王一边默默听着,一边开始分析
【你很好,当初沙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血性,在江南也证明了自己的本事,但是,你终究不是秦王,你只是卫王啊!】
这句话,显然是在说,卫王的积淀太少,没办法和自己抗衡,在齐王倒下之后,没有秦王李世民那样的底蕴,只能被无奈放弃。
【不是每一个皇子,都要做皇帝,以你的本事,你的心性,好好当一个镇守边疆,护卫江山的王爷,绰绰有余。】
这一句,显然就是在为卫王今后的路子和定位做安排。
【中京城,不会有什么波折和动荡,你专心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余都不需要再操心。也算是朕能给你的,为数不多的奖赏吧。】
这一句,显然是父皇彻底下定决心的征兆。
卫王在最近一年,做得不错,让父皇很满意,但形势比人强,就算父皇贵为天子,也无法改变大势,只能以此安排。
多半届时会要求自己善待诸位兄弟,甚至还会以卫王的位置,和自己做交换,要自己的承诺。
无妨,答应着便是,等坐稳了皇位,如何决断还是不是存乎一心。
【刘关张并非血脉兄弟,但却胜似兄弟,这份兄弟之情,值得你好好体悟。】
这句话,则体现了父皇如今的心态,人之将老,亲情的分量就大了。
【别动,让朕再好生看看你。】
这句话,或许便意味着,父皇已经决定不再让老六回京,在他的余生或难再见了。
至于最后那一句,【过去的事情,就该过去,是朕执着了】,才是这么多话里,让楚王最是上心和触动的。
因为楚王知道,昭文太子的死,是横亘在他和父皇之间,一根看不见的刺。
若是不把这根刺拔了,他虽然势大但能成功上位的可能很低。
但如今看来,父皇还是展露出了作为一个皇帝,该有的政治素养和薄情寡性,没有因为个人感情,在帝国继承人的选择上胡来。
想到这儿,他心头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微笑看着方公公,“今日之情,本王记下了,今后宫中诸事,还需多多仰仗公公。”
方公公重新跪下,“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另一边,当卫王自宫中离开,并没有去宁妃那儿请安,而是直接回了王府。
他有太多的疑惑,想要请教齐政。
翻身下马,他一边匆匆朝书房走去,一边吩咐手下立刻去请齐政过来。
当他来到书房,齐政也恰好抵达。
“齐政,快来,帮我分析分析,父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着,他直接把着齐政的胳膊,在房中坐下。
然后将方才御书房中会面的情况一一说了。
听着前面的讲述,齐政也是眉头紧皱。
他没想到天德帝竟然会这样安排,难不成自己先前都猜错了?
但当听见天德帝最后两句话,齐政也和先前的卫王一样,神色猛变。
卫王将手中那个木盒子递上,一脸疑惑,“父皇不可能不记得这套书是你写的,但他为何要那般说?是在暗示我什么吗?”
齐政看着那个盒子,忽然面色微动,伸手拿起,缓缓打开。
里面的确放着几本三国演义。
他将这几本书一本本拿出来,翻阅了其中有无夹带,然后便发现了盒子底下,赫然躺着另外一本书。
二人的目光齐齐望向盒底,只见封皮上赫然写着:《唐书·太宗本纪》。(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