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粮食危机,李昭初对朝廷进行“逾制
东汉如今的煮盐法需消耗大量柴火,且杂质繁多,粗盐中混着泥沙与苦涩的镁盐,仅能供底层百姓勉强糊口,但是价格仍然高昂无比,令很多百姓不舍得吃盐。
但是,唐朝池盐是以“垦畦浇晒法”得到食盐,却如同天赐神迹一般。利用盐池地形开垦规整的盐畦,借日晒与风力自然蒸发卤水,不仅节省人力物力,产出的精盐更是晶莹剔透,杂质也不足东汉粗盐的十分之一。
如此制盐技术,便是可以助李氏快速的积累底蕴的利器。毕竟食盐乃是人体必须品,有上佳的品质的食盐,李氏还掌控着十万大军,雄据北方,还怕赚不来钱财?
洛阳贵族宴席上的雪白盐粒,价格比等重的白银,他反手便可给对方一大堆!能赚多少钱财?
无疑能将唐朝工艺,乃至更先进的食盐提纯引入,产出的精盐不仅能满足幽、并二州百万军民之需,更能以十倍之利倾销中原,快速壮大李氏底蕴。
李伟听着李昭的提醒,眼睛顿时大亮,不过又有些迟疑,忙拱手道:
“大兄,池盐提纯已经成功,如今已经产出了大量雪盐,大兄是想贩卖食盐,只不过这食盐乃是朝廷专卖,我们并州大规模贩卖是否会被朝廷责罚?”
听着李伟的话,一旁的贾诩、荀彧、丁原、甄逸等人齐刷刷看向李昭。
雪白的食盐确实已经被李伟搞出来了,贾诩、荀彧、丁原、甄逸等人都知道这个事情。
甚至他们都吃了,现在正在吃。
刚知道时,刚吃到时,甄逸很激动,因为他是商人,知道这其中有多么巨大的利益。
但是,李伟、贾诩、荀彧、丁原、甄逸等人皆是对如此高品质的雪白食盐贩卖有些迟疑,毕竟,盐铁乃朝廷专卖啊。
一州的州牧是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包括带兵权、行政权、财政权和人事权,以及监察权。但是,这些权力主要集中在军事、行政和地方管理方面,并没有明确提及食盐专卖权。
刘秀二造大汉,食盐的管理制度沿袭了之前大汉的政策,实行盐铁专卖制度,这意味着食盐的生产和销售主要由朝廷控制,私人不得随意贩卖。州牧作为地方官员,需遵守朝廷的相关政策,不得擅自贩卖食盐。
朝廷会在产盐较多的郡县设置盐官,负责征收盐税和管理盐业。州牧虽然拥有地方大权,但盐官直接隶属于朝廷,负责执行盐业事务。
州牧如需涉及食盐相关事务,需与盐官协调,不得擅自干预盐业经营。
所以,尽管并州已经有了如此高品质的食盐,但是这也是让李伟、贾诩、荀彧、丁原、甄逸等人感觉不好的地方。
“卖!”李昭迎着一众文武的注视,直接斩钉截铁道。
这一句话便让荀彧眉头不由皱起。
李昭继续道:
“本侯南征北战为朝廷进攻外族,镇压黄巾,如今负责镇守并州,但是救活军数十万众,乃至百万众,本侯仅仅只有这十万兵马,连粮食都不够吃,又如何能够镇守好并州?”
“如今李氏研制出高品质食盐提纯,也不徇私,愿意贩卖食盐所得,皆投入军中费用,若是朝廷责罚,本侯一应承担!”
顿了顿,李昭又看向李伟、甄逸道:
“此事便交由李长史、甄家主你们了,为了尽快筹措粮食以及打通商路考虑,本侯建议你们在各州各郡直接挑选出一两家当地豪族,代表李氏与他们展开雪盐合作、售卖事宜。甚至可以许诺他们,李氏愿意与他们长期合作,草原的牛、羊、马匹,乃至牲畜毛皮、瓷器、纸张也可以合作。如此一来,就算是朝廷追责起来此事,也有这些豪族能为本侯说话,我们也能够快速收拢粮食,以稳固并州局势!”
李昭很快便把自己筹措并州如今缺少粮食的策略对李伟、甄逸交代了出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不仅并州他李昭麾下缺少粮食,随着局势变化,救活军能不能从朝廷持续追要粮食都不一定,再加上夏胡族,也是李氏扶持,所以,各处均缺少粮食。
通过贩卖高利润的雪盐,能快速获取资金购买粮食,缓解燃眉之急,这是维持军队生存和稳定并州局势的关键。
李伟听着李昭的嘱托,眼眸倒是一亮。
李昭这是要采用联合各地豪族的合作贩卖雪盐策略,来快速打通贩卖食盐渠道、效率,乃至为李氏找一些盟友啊。
无疑,李氏若是将各地的豪族纳入利益链条,一旦朝廷追责,这些豪族为了自身利益会主动为李氏说话,形成利益共同体,分摊风险,降低李氏单独面对朝廷压力的风险。
当然,李伟还是低估了李昭的用意。
李氏背靠草原,有数不尽的牛羊、马匹以及毛皮,还有食盐、瓷器、精美纸张等等,选择了那些豪族合作,李昭并不介意让一分利,便是让对方下不来船了,成为李氏在这乱世之中争霸的助力。
“诺!”
李伟、甄逸两人皆是大喜,纷纷应诺。
荀彧听了李昭的话,却是眉头微皱。
李昭作为并州牧,以“镇守边疆、军饷不足”为由开展盐铁经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紧迫性,但是,终究触犯了朝廷规定,有一定“逾制”。
不过,荀彧想想如今并州内的局势,也不由轻叹一口气,没有说话。
李昭自是注意到荀彧的神色变化,不过,却并没有理会,随之看向众人,神色郑重道:
“救活军百万百姓,如今重回并州五郡,但是对朝廷有一定抵制情绪,不过,并州欲恢复稳定,长治久安,州牧府必须尽快推进在各郡、各县的府衙建造,救活军百姓也必须要心彻底安定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本侯将当亲自率领官吏与救活军将领、底层百姓沟通、安抚,消除芥蒂,为他们分田地,令救活军百姓所拥有土地皆登记造册,固定下来,以安救活军百姓之心,彻底让救活军百姓成为并州的百姓!”
“当然,若是每户百亩土地不够,本侯当率领官吏亲自帮助救活军开垦,直至够每户百亩土地为止,相信救活军能够看到本侯与并州众吏的诚意与善意!”
李昭这话,让大厅内一众文武皆是震动,就连贾诩、李伟、荀彧等人都是不禁躁动。
救活军与朝廷谈判,每户百亩土地,这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如丁原、贾诩等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尽管救活军与朝廷真的达成协议了。
但是,李昭真打算给对方分那么多土地吗?
根本不用想,每户百亩土地,依照之前五郡已经开垦出来的肯定不够,但是,李昭竟然说若是救活军每户百亩土地不够,其当率领官吏亲自帮助救活军开垦,直至够每户百亩土地为止?
可想,李昭若如此,救活军百万众怕是皆会感动吧。
救活军百姓多为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缺少土地、乃至严重剥削造反,土地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昭直接为其分配土地并登记,从法律层面赋予产权,既满足生存需求,又让百姓从“流民”转变为“编户齐民”,便足以消除对李昭这个并州牧的抵制心理。
李昭作为并州牧、大汉骠骑大将军,主动接触救活军将领和底层百姓,打破这种“官民对立”的刻板印象,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放低,无疑能让底层百姓感受到被重视,缓解因之前因为上位者压迫产生的敌意感。
李伟看向李昭目光也充斥佩服,当即起身对李昭拱手道:
“我等皆听从侯爷安排,安抚好救活军,上下一心!”
贾诩、荀彧、丁原、甄逸等人也是纷纷起身,皆是拱手郑重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