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李辰、李昭一起就回了武睿侯府。

李昭与李辰挺长时间未见,自然有一番话语寒暄。

武睿侯府,大厅内。

李昭、李辰、李智、淳于琼、冯芳等人齐聚。

随着酒菜上来,几樽酒水下腹,众人之间的话语也都打开了。

“大兄,并州情况复杂,有救活军,还有北面的夏胡族,大兄还需多注意安全,若是有任何事情,立即通知辰弟,辰弟定领兵前去助阵!”

李辰对李昭郑重说道。

李昭听着李辰的关怀,脸上浮现微笑,李辰现在还并不知道救活军的最高首领以及夏胡族单于皆是听命于他。

不过,李辰的关心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虽然李开、须卜雄皆是他的人。

但是,救活军、夏胡族除了最高层,下面的人倒并不是他的人,所以,该小心还是需要小心。

李昭点头笑道:“辰弟放心,若有事情,大兄定通知你!”

李辰微微沉吟后,又对李昭问道:

“大兄,如今幽州的乌桓一族联接向辰示好,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听从大汉的命令,你以为如何辰弟该如何处理?”

大厅内,众人听着李辰对李昭问话,也齐刷刷看向李昭。

李昭是如今李氏家主,更是如今大汉骠骑大将军,名义上北方战事还都有决议之权,因此,李辰向李昭询问幽州内部对待乌桓一族态度,也不是不能理解。

李昭倒是并没有多想,说道:“乌桓一族如今已经半残,自然不敢与我大汉对抗了,更是不敢侵扰了,只是,又岂能如此轻易放过他们!”

“再者,乌桓盘踞于代郡、上谷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占据的是我汉家疆土,却侵扰着大汉的百姓,如今被打的半残就知道求饶了,我大汉就要放过他们吗?哪有这个道理?”

“把乌桓一族赶出幽州,收回被乌桓占据的土地!”

李昭毫不客气说道,对于大汉北方的疆域,李昭并不想这些外族盘踞。

李辰闻言,笑道:“那便依大兄之言!”

李昭目光这时看向堂弟李智,笑道:

“智弟,最近一段时间委屈你了,此次便随兄长前往并州吧。”

李智确实有些委屈了,本来获得了李善长的英魂传承,可谓一身本领与才智,但是,因为李氏的需要,需要藏拙,因此被何进逐渐疏远,甚至到了后面都被何进直接抛弃了。

年轻的李智忙对李昭拱手道:

“大兄,智所做皆是为了李氏,并不感觉委屈,反而是大兄为了家族南征北战,进草原,灭黄巾,才是辛苦,智听大兄安排。”

顿了顿,李智又道:

“不过,这一次陛下因为与就救活军被迫乞和,势必余怒未消,怕是会趁着这个机会,把怒火发泄大将军何进身上,如此一来,洛阳又将进入多事之秋了。”

李智对李昭提醒说道。

李辰、淳于琼、冯芳等人听着李智的话,倒是一愣,他们倒是没有想到刘宏会把怒火倾斜到何进身上,毕竟谁都知道何进是个草包,总不能够指望一个草包去领军打仗啊。

因此,何进这个大将军更是象征意义上的大将军,事实上,如今大汉军中李昭才是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将军。

只不过,李辰、淳于琼、冯芳很快就想到了刘宏想要扶立二皇子刘协为储君的事情。

刘宏会借此机会,趁机对何进发难?

三人眉头皱起,刘宏就算是治了何进的罪,若是凭此便扶立三岁的二皇子刘协为太子,怕是文武公卿也不愿意。

那么,无疑,朝中势必动荡!

大厅内,主位上的李昭倒是并没有太多表情。

储君之争放在历史上都是个大难题。

就是不知道这次又会闹起来什么波澜。

毕竟,世家大族们也不可能坐看刘宏扶立三岁的刘协成为太子,因为,这对世家大族是不利的。

但是不论如何,李氏只要在并州稳定发展兵力,壮大根基才是王道,以不变应万变。

毕竟,如今李氏多处埋下暗桩,李紧在汉中已经站稳脚跟了,只不过因为益州牧皇甫嵩上任后很快获得益州大族、豪强支持,面对皇甫嵩主动进攻,李紧也算是在益州与皇甫嵩打的有来有回,还有刚刚逼迫朝廷和谈的救活军,乃至草原上的夏胡族,这些都是李氏的暗棋。

明面上,李氏有他李昭与李辰两大封疆大吏州牧。

也就是现在各方势力还都不太稳定,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壮大。

不过纵然如此,李氏也是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此事不必理会,洛阳之事顺其自然,毕竟,李氏终究是臣子,不可过分参与立储之事!”李昭直接摇头道。

李智闻言,对李昭拱手,示意自己明白了,也不多说什么了,既然李昭认为他不必再留在洛阳了,那么,他自然要随李昭离开洛阳了。

倒是冯芳、淳于琼两人有些烦恼,毕竟,两人可都是在洛阳的。

众人重聚,一番畅饮。

下午,李昭又携带礼品,亲自到蔡府拜访蔡邕。

现在他与蔡文姬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只差完亲了。因此,蔡邕都算他的准老丈人了。

救活军已经撤退了,他接下来也不会在洛阳停留。

等他从各州州牧手中拿到五万兵马后,他便要领兵离开洛阳前往并州镇守了,因此,在这之前,必须要拜访身为岳丈的蔡邕,以示尊重!

李昭知道蔡邕不喜钱财俗物,因此,携带的是一些瓷器以及不少的精美纸张,李昭带人刚至蔡府门前。

蔡府门前的护卫便是震动,眼中立即浮现惊喜之色,他们自然认识李昭这位大汉骠骑大将军,更是他们的姑爷。

护卫慌忙入内通传。

片刻,蔡邕便身着青衿便服,含笑迎至阶前,银须随步履轻颤,眼中满是长者的慈和。

“武睿侯,今日怎得有空亲临?”

蔡邕目光看向李昭身后马车上的礼品,道:“又何必多礼?”

李昭恭敬拱手笑道:

“朝堂之上昭不能与岳丈详谈,上午又有同僚来访,只能下午前来了,昭不久即将远赴并州,需向岳丈辞行。些许薄礼,是些李氏出产的精美纸张以及精美瓷器,只是些许心意。”

蔡邕闻言,看向李昭目光顿时更加友善了,当即便引李昭入厅,分宾主落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