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围攻光明顶
这方面可是严毅的强项。要论经学文章,他远不如当世的才俊。但若论时政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未来的时局走向,又有谁比得上他呢?
在这个世界,他就是能预见未来的先知,随意吐露的只言片语,在旁人看来,就是惊天动地般的高论。
盛宪也不例外。一番交谈下来,这个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不敢再以老师自居,俨然一副平辈论交的姿态。
正所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某些方面,严毅足以当他的老师了。
侍立一旁的高岱更是听傻眼了,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直到一盏油灯因灯油耗尽而熄灭,方才回过神来。
“天色已晚,老师早点休息,弟子改日再来聆听教诲。”
严毅趁机起身告辞,他在这里足足跪坐了一个多时辰,早就想走了。若非盛宪谈兴正浓,执手论道,显出一副欲罢不能之态,他早已开溜。
盛宪恋恋不舍地放他离去,临别之际,又为他拟了两个表字,让他自择。
第一个表字是‘任之’。取孟子‘天将降大任’之意,也有论语‘任重而道远’的劝勉在里面。
第二个表字是‘伯真’,列子汤问云: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谓之真。抱朴子云:得真知者不惑于古今。论衡云:真者,固所以受于天也。
盛宪以真字相赠,可见着实有些被严毅的‘先知特性’吓到了。
与造化者俱,游乎至真之境。这个真字,与穿越者何其契合。
两个表字,严毅都挺喜欢,思索一番后,想到自己的穿越者身份,最终还是决定以伯真作为表字。
走出厢房后,一阵夜风吹来,从脖颈钻入,激得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心中突然涌起一个自己越来越像古人的念头,前世留下的印记,仿佛真的只剩下回忆了。
高岱态度友善地将他送出后院。
严毅见他面色忧愁,问道:“孔文,营救令堂之事,可有进展?”
高岱摇了摇头,脸上愁云更浓,声音中含着一丝痛苦:“许贡本已答应放了我母亲,可不知为何,竟又变卦。我正在另谋他策。”
许贡临时变卦,不愿释放高母,和严毅也有几分干系。自从严毅拜师盛宪的消息传出后,许贡对盛宪愈发仇视。再加上前阵子盛宪公然站出来力挺严毅,连带着盛宪身边的人,也都被记恨上了。
高岱想尽各种办法,四处托人求情,仍无法改变许贡念头。他本想请严毅帮忙,可一想到严毅和许贡的敌对关系,刚燃起的希望又熄灭了下去。
严毅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手臂:“兄不必为此忧虑,营救令堂之事,就交给在下来办。”
高岱睁大眼睛,眸中亮起希冀的光芒:“伯真,你真的有办法?”
严毅点了点头,营救高母对他来说,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高岱忽然拜倒于地,声音颤抖地道:“君若能解家母之困,岱纵然肝脑涂地,也必报大恩。”
严毅要的就是他这句话,连忙将他扶起:“半月之内,必将令堂送来余杭,孔文静候佳音便是。”
高岱激动不已。
严毅宽慰他几句后,告辞离去。
刚走出远门,殷离便已如幽灵般跟了上来。
“我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严毅问道。
殷离低声道:“少君可是要属下去营救高母?”
严毅微微颔首:“可有把握?”
殷离棱角分明的下颔微扬,露出一丝笑意:“许贡对高母的看守并不严,五日之内,属下定将高母救出。”
严毅脚步提速,往前走去,转眼便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来到前院时,一道负手而立的人影缓缓转过身来。
许昭似已在此等候多时,粗犷的脸颊被寒风吹得有些发青,走近道:“少君,昭昨日收到一份来自吴县的刺史缴令,事情紧急,欲与少君相商。不知少君今日是否方便?”
严毅听得一阵无语,许贡那厮整天吃饱了没事干,不是给这个发令,就是给那个发令,真特么烦死了。
两人走入前院一间灯火通明的耳房,掩上房门。
许昭将案几上的灯烛移到案角,从袖口取出一卷简牍,摊在严毅身前。
严毅借着摇曳的烛光,定睛一看,面容上不禁浮现出一抹凝重。
只见简牍上浓墨写就:
“近闻江东动荡,豪强并起,逆贼横行,吏民不安。本刺史受命朝廷,总领扬州,当以安境息民为要。”
“今特召许君至吴县官署,共议江东大计。”
“一、议屯田养民之策,以固根本;二、议剿逆贼之略,以靖内患;三、议互通有无之法,以纾民困;四、议郡县守备之宜,以防不测。”
许昭观察了一番他的脸色,低声道:“据昭所知,此缴广布江东,凡稍具势力者,无论官绅豪杰,抑或草莽枭雄,皆在受邀之列,唯独.”
严毅清楚他欲言又止的后半句内容,无非是:‘唯独少君不在邀请之列。’
至于缴令中所说的逆贼,不用想也知道是在说谁了。
严毅眸中寒芒乍现,如霜刃出鞘,森然杀意霎时弥漫。
许贡、王朗这两个蠢货,不去钻研强兵之法,整天搞这些歪门邪道,这是想干嘛,广发英雄帖,召开武林大会,围攻光明顶么?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