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amp;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贾府这样的人家,和他们谈国家大义才是迂腐,利益才是他们看重的。

等皇帝气顺了,忠顺亲王开口道:“现在不能急,只需要熬下去,熬下去就是胜利。”

刘儒点了点头。

皇帝也知道自己的优势,露出担忧的神色,“只怕.”

“所以太上皇开不出的筹码,我们可以开。”忠顺亲王自信道:“张吉甫要收拢兵权,掌握朝堂,那我们就拉拢郡王勋贵将领们。”

辽东的东平郡王、云南的南安郡王、西北的西宁郡王。

贾府三心二意,一样拉拢。

包括朱伟。

哪怕朱伟是太上皇的人,既然张吉甫要压此人的兵权,那就可以尝试拉拢。

太上皇要以文制武,要集权朝堂

那就给了可乘之机。

刘儒有些出神。

如此这般,当年朝廷纷争岂不是又回来了。

倭患本就不该持续数十年之久。

每每即将获得全功,总有意外出现,以至于倭患反反复复。

虽然知道忠顺亲王的做法,可刘儒也没奈何,阻挡不住,皇帝也会支持忠顺亲王,当初太上皇也是这么做的。

皇帝连连点头。

只要朝廷没有全部被张吉甫掌控,自己的皇位就不会危险,除非太上皇直接发难,但这不是太上皇的做派。

别的事还好,唯独一件事。

皇帝皱眉说道:“贾府只有门前两座石狮子是干净的,这话都能传到朕的耳朵里可见一斑,朕忍着恶心封了贾府姑娘贵妃的名号,又给了省亲的荣耀,贾府却如此对朕,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忠顺亲王和刘儒没有说话。

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的做派,忠顺亲王也看不起。

刘儒没开口,因为皇帝说的又不是贾政,他要帮也只会帮荣国府二房。

贾府走三条路。

那么代价自然也要承受,没有只占便宜的好事。

就算贾珍和贾赦是贾政的亲兄弟侄儿,在官场上而言也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他们可不认什么贾珍贾赦的。

见两人都不反对,皇帝总算找到了一件可以出气的事。

“朕不想外头传出朕的笑话,虽听宫里人说贤德妃在宫里一向安静,可朕不允许有一丝苗头可能,朕打算.”

皇帝还未说完。

刘儒和忠顺亲王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

皇帝要报复。

刘儒看向忠顺亲王。

忠顺亲王没有犹豫,当即打断道:“不可。”

皇帝愣住了。

“王信并没有投靠张吉甫。”

忠顺亲王分得清轻重。

虽然愿意打击林如海,但只是为了防备,目前而言并无必要当做政敌,因此连忙解释。

“王信手里有兵,又有林如海和贾政的关系,需要的话,可以利用两人的关系去拉拢此人,机会还是有的,不能把王信彻底推向张吉甫手中。”

京城没有秘密。

最初的时候,很多人以为王信是张吉甫的人。

可误会就是误会。

谁是谁的人,并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实打实的利益关系的。

比如下面的人向上面的人输送孝敬。

又比如上面的人为下面的人升官等等。

王信并不是张吉甫的人。

很多人看清楚了。

那么两人具体是什么关系,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

王信就算是棋子,也是大点的棋子。

忠顺亲王不打算无缘无故推到别人那边,总要找机会尝试,最好拉拢到自己的手里。

“好吧。”

皇帝叹了口气。

自己最重名声,万一那贾府的女儿也是个不好的,自己却碰了她,让她生了龙子,那自己怎么办?

所以连面也没有认真见过。

不过是个女官而已。

如果不是为了拉拢贾府,怎么可能一跃成为贵妃。

自己连商贾之女都不愿意放入宫。

哪怕此女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

王信既然还有价值,且先忍着吧。

皇帝不再多言。

这些年里,自己还是发现了一件事。

拉拢再多的文官,到了事情临头的时候,还得指望军队。

罗明还在的时候,为自己掌握了一部分军权,那时候也是自己最轻松的时候,等军权一失去,难受就来了。

所以张吉甫的确没有做错。

他都能认清,要从军权开始下手,听说此人在金陵的时候,最初就掌握了一支金陵军,所以在金陵威望很高,权力很大。

自己虽然活了半辈子,可因为没人教,很多道理还是自己吃了亏才摸索出来的。

皇帝有些懊恼。

——

太上皇立在平台倚靠玉栏望着夕阳出神。

张吉甫恭敬的跟在身后。

良久。

太上皇收回眼光,看到张吉甫脸上的轻松,心里不禁好笑。

因为王信打了胜仗。

想到王信,太上皇又有些不开心。

“你要拆分东军先等一等吧。”

张吉甫抬起头,不知太上皇为何反对。

京营四军。

因为前年南下灭倭之事,在太上皇的支持下,东军朱伟带领大军,吸收了别的三军精锐,成为了京营实力最大的,别的三军加起来也不如东军。

不光是为了收拢兵权,也是为了防备,更是对朱伟的好。

朱家父子手里握着这样的东军。

现在的太上皇不在乎,可继任者不会不在乎。

朝廷也睡不着。

难道文官还要看武将的脸色?

“王信说三年平胡,才过了半年而已,已经取得如此大捷,有了良好的先机,恐怕要不了三年,先等他平胡吧,以免节外生枝。”

“圣人如此看重王信,是他的福气。”

张吉甫笑道。

太上皇摇了摇头。

“等他平胡了,你们上下不都等着瓜分么,照做吧。”

张吉甫彻底大惊。

不知太上皇的心意。

太上皇懒得解释。

此子与自己想的不同。

太忠了。

此人眼里没有皇帝啊。

既如此。

那就让他平胡。

自己还能活多久,总要为自己的身后名着想,如果真能彻底平息胡患,收复千里疆域,也终归是自己的功劳,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

既然要当大周的忠臣,那就不要抱怨。

太上皇冷笑。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