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税收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种税收是人头税,这一点是学自大唐的人丁税,先普查人口,再按照人丁收税。

每户征收五升青棵,仅看人头税,倒是非常低。

第二个税收名为畜牧税,吐蕃人则称为“吐税”。

吐蕃朝廷会给所有百姓分赐小羊、小牛和小马,羊一岁以上、牛三岁以上、马二岁以上,便需要交税,约为四取一。

如果只有这两个税,吐蕃税收比大唐还低,然而第三个农业税,也就是吐蕃人称呼的“突”税,才是最沉重的一项。

吐蕃人收农税不按照人丁,而是根据资产来征收,不同地区的税收也不一样。

比如吐蕃人发源地雅隆河谷地区,收税为十取四,被吐蕃最先征服的象雄、苏毗等地区,则是十取五。

另外,还有一些更晚征服的地区,税收达到惊人的十取六。

如此压榨子民,下面竟然并未生乱,这也令李治颇为疑惑。

当李治询问禄东赞时,禄东赞微笑道:“陛下,您觉得一个普通百姓,对当前生活是否满意,取决于什么?”

李治想了想,道:“应该是生活是否富足吧?”

禄东赞道:“依鄙人之见,一个人是否对生活满意,并非他现在过的好不好,而是他现在的生活,是否比以前好。”

李治心中一动,点头道:“也有几分道理。”

禄东赞缓缓道:“吐蕃统一昆藏之前,昆藏地区年年征战,各部落子民大都吃不饱饭,还可能随时丧命。”

“然而当吐蕃统一各部后,赋税虽高,却也带给他们宁静和安稳,再不用惧怕死亡,也能填饱肚子。”

李治听完后,也不由心生感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因为人心变化。

战乱时期,每个人期盼的也只是安稳生活,吃饱穿暖而已,别的什么也不求了。

然而当没有战争后,安稳的日子过久了,人心又会变化,普通人纵然吃饱穿暖,也会有新的需求欲望,未必能够满足。

上层阶级就更不提了。

吃饱穿暖这种基本需求,根本无法满足他们,这帮人变着法儿的攫取财富,过着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日子,也不管底层人死活。

当财富全部集中到这些人手中,百姓食不果腹,则到了合久必分的时候。

李治道:“你说的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如此高税,百姓却能承受,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

禄东赞想了想,道:“那可能是我们向贵族也收高税的缘故吧。”

李治道:“怎讲?”

禄东赞道:“在我看来,底层民众都有一个奇怪的心理,当他们发现富人和他们一样收税,就算税收很高,他们也会觉得很公平。”

李治心中一动,道:“所以你们才按照税率收税?”

禄东赞道:“是的,吐蕃最肥美的耕田,都集中在贵族手中,若是按户收税,这些人只用交极少的税,这不仅不公平,对国家也无好处,因为国家财富和权力,会慢慢分散到他们手中。”

李治点了点头。

大唐目前就是按丁收税,那些世家大族虽人丁兴旺,比普通百姓税收多一些。

但如果从他们的收入来看,他们缴纳的那点税收,只占他们收入的九牛一毛,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禄东赞微微一笑,道:“其实在下敢收如此高额之税,还有最后一个原因,不过这个原因,陛下恐怕难以效仿。”

李治问:“什么原因?”

禄东赞道:“宗教。”

李治只能同意。

吐蕃地区的藏传佛教,受天竺教影响很大,提倡今生受苦,来生有福,故而百姓忍受力极强。

这几点下来,也难怪昆藏百姓能够承受高额赋税了。

相比之下,大唐先免税三年,接着又定下如此低的税收,这些昆藏百姓只怕心中不知多么欢喜。

这也难怪这几年来,昆藏再未发生任何动乱了。

综合来说,吐蕃当年的高税制度肯定不可取,不过其中按率收税的法子,可以采纳,让官员世族增加税收。

这件事难度很大,必定遭到所有当朝权贵反对。

不过,现在不再是永徽六年,以李治如今的威望,完全可以强行推进。

而且按率收税,也可以让大唐各个地区统一收税标准了,唐人和胡人一视同仁,不会有谁吃亏了。

现在的问题是,昆藏、百济、瀛州等地方,原本收税标准是低于其他州县,突然统一标准,这些地方的百姓很可能不满。

就比如昆藏地区的百姓,税收标准一直只有正州半数。

这时候让他们和其他州县一致,他们不会感激先前的低税,反而会因为税收标准突然增高,心生不满,这就是人性。

当然,要解决此事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治抬头看向了禄东赞。

禄东赞似乎看出李治的想法,问道:“陛下是否想按照税率收税,并且在所有州县统一标准?”

李治笑道:“禄卿觉得这样做如何?”

禄东赞道:“在下以为很好,不过统一税率的话,昆藏地区的子民,可能会不满。”

李治道:“那怎么办呢?”

“在下有一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目光闪动:“禄卿有什么办法?”

禄东赞道:“陛下若是信得过禄东赞,可派禄东赞前往昆藏,由在下负责昆藏地区的税收改制。”

“如此一来,昆藏子民只会怨恨在下,怨恨吐蕃,陛下既能达到目的,也能让昆藏子民归心大唐。”

李治见他主动提出,也不由赞他识趣,缓缓道:“禄卿果然识大体,可有什么要求吗?”

禄东赞抚胸道:“吐蕃既臣服大唐,禄东赞为陛下分忧,是理所应当之事,不敢提要求。”

李治沉吟了一会,道:“这样,你做成此事后,朕许你回吐蕃一趟,今年岁末,你再返回长安。以后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向禄卿请教。”

禄东赞心中大喜,抚胸致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