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长征十号一子级三台发动机试车,老美各地“美丽的风景线”
“点火!”
“轰!”
三台yf-100改型发动机同时启动,三道明显带有马赫环的火焰柱从发动机喷口喷出,重重的轰在了散热系统喷出来的降温水帘上。
(长征十号一子级三台发动机试车画面)
伴随着飞散到半空中的白色水蒸气,很多工作人员的心好像也悬在了半空。
没办法,三台yf-100改型发动机的组合推力450吨,这都快赶上“万户”火箭490吨的总推力了。
国内确实没人比路云更懂可回收火箭,但是到目前为止路云可没搞过什么大型的航天运载器。
让他“一飞成名”的万户火箭起飞质量才350吨,只能算中型火箭。
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就更不用说了,起飞质量更是只有150吨。
很多人相信路云在火箭回收方面的权威,也相信他最拿手的“大技术整合理论”,但理论跟现实肯定是有差距的。
相对于路云之前搞的中小型航天器,长征十号基础型起飞质量就达到了750吨,妥妥的大型运载火箭。
更别说长征十号重型是无可争议的重型火箭,起飞质量能达到2300吨,一次性运载能力接近100吨!
差点摸到超重型火箭的门槛。
想当初航天系统搞长征五号这款一次性的大型火箭时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历时十年才研发成功。
长征十号的进度……太快了。
最重要的是长征十号火箭研发的进度基本上算是一路顺利,没有遇到过“卡关”的难题。
对于很多事来说,一路顺利应该算好事。
但是现在让一名二十多岁,且之前只研究过中小型航天运载器的人当长征十号火箭的总师,那些老航天们真怕这个工程一直没事没事,结果冷不丁搞个大的!
就像一七年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如果不是发射前碰巧看到了路云的论文,然后有大佬担保让长五团队针对性的检查了好几遍,最后真检查出了问题,他们真不敢想象长征五号火箭飞到半空爆炸的情景。
对,也正是有那次的情况,所以不少老航天才选择相信路云。
但这种相信始终是有限的,他们该担心还是担心。
没办法,老航天一辈子都扑在了航天事业上,在项目没有正式成功之前,研究进度被卡住了怕,进展过于顺利也怕。
甚至成功之后每次发射任务也有担心的。
毕竟航天历史中成熟型号翻车的情况也不算少。
所以才有那么一句话。
“不管多么成熟的火箭离开地面之后成功率总是50%,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像三哥搞的什么“95%成功”,那纯属搞笑的。
好在路云在自己的努力和一点系统帮助下,他到目前保持了不败的记录。
长征十号一子级三台发动机试车成功,又渡过了一个技术节点,距离首飞更近了!
当测试台漫天的白色水蒸气消散的差不多了,路云跟一群工程师看数据也看的差不多了。
“没问题,数据都在设计值范围内,”路云一边看数据一边打对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