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一万一千本部兵马,八万汉军八旗兵,五千砲军,七万府兵,共十六万六千军,向宋国发动进攻。

这十六万六千军,都走一条路是不可的。无他,从陕西攻入四川的道路,都是崇山峻岭之间的小路。

近二十万大军都走一条路,不但速度太慢,而且后勤也不好支持。

所以,赵朔命郭宝玉率领正红旗两个万户以及三万府兵,作为偏师,兵出临洮,攻打宋国的西和州。

赵朔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七万六千正规军,四万府兵,作为大军主力,兵出大散关,在高山峻岭间的陈仓道上穿行。

第二日,大军前锋即至黄牛堡,黄牛堡守军供给粮食千石、

第三日,前锋抵达马岭堡。

马岭堡守将田遂拒不纳粮,率领一千四百厢军,一千六百义勇,共三千军坚决抵抗。

对付小小的马岭堡,也就不必临时造什么抛石车了。血战三日后,马岭堡被攻破,赵朔的大军不留俘虏,将包括田遂在内的所有守军尽数斩杀。

又两日后,赵朔的前锋抵达凤州城。

此地也就是后世的宝鸡凤县,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不过,城中正规军已经被抽调一空,如今只有厢军和义勇共一万两千人守城。

凤州知州李实坚决抵抗,但通判张度和教授张叔寅商量之后,当夜打开了北城门,迎赵朔的大军入城。

在原本的历史记载中,这三个人一起抗击蒙古军,殉城而亡。不过,这不是来的不是“北方赵官家”,而不是异族的兵马吗?

效忠哪个赵官家不是效忠啊?

张度和张叔寅可不愿意为了这点破事儿而殉城。

赵朔的大军轻松攻占凤州,只是取了府库钱粮,对民间百姓秋毫无犯。

张度和张叔寅和他的们的心腹手下七百三十余人,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凤州了,和赵朔的大军继续前行。

又五日后,赵朔的前锋军抵达仙人关附近。

“王上,您小心些!”

赵朔的大军先锋正黄旗,在距离仙人关七里的时候,就停下了脚步。

待赵朔催马来到,要继续向前时,史天倪赶紧低声提醒。

现在他们的所在,正是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通道上,两侧的高山虽然不能说是悬崖峭壁吧,也称得上极为陡峭。

而左前方的高山顶峰有一大片平地,上面是宋军早已修建完备的营寨。

右边的山顶没有大片平地可修营寨,半山腰也极为陡峭,没有发现宋军的身影。

这也不得了啊!

左侧山峰的抛石车发射巨石,完全可以覆盖这条峡谷通道。

即便赵朔所在的位置,也已经非常危险了。

毕竟,谁知道宋军抛石车的射距有多远?还有那能射三里以外的神臂弓呢?

赵朔挥鞭向上指去,道:“那片高山上的营寨,就是大名鼎鼎的杀金坪吧?”

“是。

史天倪微微躬身,道:“当初,吴玠为了守仙人关,在这里修了大片营寨,取名杀金坪。杀金坪前面应该还有一个堡寨,取名叫‘二隘’,我们这里却是看不见的。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别说打仙人关了,仅仅攻占了杀金坪,就连二隘都没打下来就被打败了。”

赵朔想了一下,道:“这里的山势如此陡峭,如果让将士们从山下向杀金坪进攻,恐怕还没登上半山腰就死光了。当初金兀术,究竟是怎么攻下杀金坪的?”

“他没有从山脚下往上攻。”史天倪仔细解释道:“金兀术是从远处直接登上山岭,在山脊上凿石开道,向杀金坪进攻的。”

“那金军当初凿石的道路,还在不在?”

“末将派人侦查过了,那条道路模模糊糊还可以看见。不过,毕竟是百十年过去了,恐怕还得经过不少修缮。”

“那就开始修缮吧。修缮好了之后,砲兵营直接在把抛石车建在山上。八旗各万户轮流攻打杀金坪。”

“是!”

对于如此险峻的关隘,赵朔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硬碰硬。

其实宋国这陕川防线的三关,就没一个好打的。相对而言,仙人关所在的陈仓道最为宽敞,是最适合大军行动的。

要不然,当初的金兀术为什么非得打仙人关,而不是打另外两座关卡?

到了现在,赵朔也只能相信,自己麾下的将士们了。

“冲啊!杀啊!攻破杀金坪!”

“先登十二,赏两个前程!”

“后退者斩!”

……

十日后,道路修缮完毕,抛石车也准备完毕,随着声声呐喊,赵朔的八旗军对杀金坪的进攻开始了。

这种山脊上修建的道路,能容纳的人数太少,抛石车也最多能摆三十架。从地利上来讲八旗军处于极为吃亏的位置。

不过,没关系,八旗军没有地利,却有人和。

王阿驴和樊乔亲自上阵,砲军打得极准,抵消了八旗军一部分劣势。

赵朔的用煤油制成的希腊火,对宋军修建的木制城寨,更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剩下的,就看双方军士的战力了。

双方激战九日后,赵朔麾下的八旗军伤亡四千余人,终于攻破了杀金坪。

又激战六日后,付出近三千人的伤亡,攻占了二隘。

然后,仙人关的真面目才出现在赵朔的面前。

举目望去,关两侧群峰耸立,排列若仙人,难怪此地以“仙人关”命名。

一座雄关拔起而起,高约三丈,墙头每四隔丈设一座敌楼,楼内堆积着轰天雷与檑木等守城器械,随时可攻击靠近的敌军。

最恶心的是,整道城池宽不过二十丈,北面城墙站上三四百名守军,就能堵个严严实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能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还是只能硬打!

道路太窄,攻城器械根本就摆不开,也只能增强武器的杀伤力了。

赵朔又用了七天时间,将配重抛石车组装好。配重抛石车,加上三弓床弩,向着仙人关的城墙上猛轰!

然后,趁着攻击的间歇,八旗各万户开始轮流攻城。就连夜间,抛石车和三弓床弩也不断袭扰,不给敌军趁夜修补城墙的机会

激战十三日后,赵朔麾下的大军又死伤过三千,仙人关城墙也已经了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难以给守军提供太多的保护作用。

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当夜晚间,三更天,仙人关内。

“都准备好了吗?”桂如渊面色肃然,向曹友闻看来。

曹友闻微微躬身,道:“准备好了。七方关、武休关的精兵都来了,再加上我带来的三万义勇、四万厢军,现在我军的精兵能达到九万。另外还有十万厢军在此,那就是十九万人。”

虽然攻坚战一般来讲,对防守方有利。但是,赵朔用煤油加强版希腊火火烧杀金坪,用配重抛石车硬砸仙人关。

宋军的伤亡着实不小。

最近这一个多月里,宋国的精兵损失超过一万,厢军损失超过两万。好在曹友闻带着招募的三万义勇及时赶到,现在宋国在仙人关前线屯驻的精兵还是超过九万。

曹友闻道:“现在已经有六万精兵,趁着夜色,登上了两侧的高山。只待桂帅一声令下,就全军举火。两座高山上的精兵向下猛冲,您率领主力部队从关内杀出,定能打赵朔一个措手不及!”

桂如渊掰着手指算道:“赵朔麾下的汉军八旗,总共出现了六个万户的番号,这就是六万人。再加上赵朔的本部兵马,也就是七万多一点。这些日子,赵朔损兵折将不少,算他一万人。也就是说,他手中只剩下了六万精兵。”

“而且,连绵征战,赵朔麾下大军,肯定甚是疲乏。我军兵多,轮换的也就多,比赵朔大军的体力更好。按说,今日夜袭,我军应该能赢的。”

曹友闻满面都是兴奋之色,道:“那是自然。我军人数是赵朔的一倍,精兵数量也要多于他,还以逸待劳,焉有不胜之理?说到底,赵朔之所以攻城如此顺利,不过是靠的器械犀利罢了。如果真刀真枪的厮杀,他未必是我们的对手。”

“说的也是,蒙古人夺了金国的抚昌桓三州的养马场,才能无往而不胜。而在这仙人关前,没有什么战马驰骋的机会,他应该占不了便宜。”

“所以,时辰已到,桂帅快下令全军举火,开始反攻吧?”

“呃……”

桂如渊心中有些忐忑,算来算去,宋军都是赢面为多。但是,万一输了呢?

赵朔攻城兵马展现的战力,着实让人吸一口冷气。曹友闻的解释是,那应该是赵朔最精锐的部队,八旗兵的平均战力肯定不可能如此强大。

他说的,应该是对的吧?

如果判断错了,四川精兵尽在于此,一旦战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然,话说回来了,仗都打到这份儿上了,仙人关已不可守。

桂如渊还能临阵变卦不成?

桂如渊终于下定了决心,道:“传本帅的命令,全军举火!”

“是!”

曹友闻领命而去,

不到半刻钟,仙人关城墙上,三百支火把几乎同时被点燃。

紧跟着,

仙人关内,仙人关南方的营寨内,三十万支火把,几乎同时燃烧起!

陈仓道两侧的高山上,又是十二万支火把燃起!

“杀鞑子!”

“杀赵朔者,赏黄金万两!”

“九十年前,吴王破金!今日,桂大帅破蒙啊!”

……

宋军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从仙人关内冲出,从两侧的高山上冲杀下来,向着赵朔的营地发动猛冲!

这么多火把,自然也是曹友闻的小伎俩。

每人两支火把,造成几十万大军的假象,令蒙古军心惊胆寒,一举建功!

然而,曹友闻的这番布置,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赵朔麾下的主力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悍勇敢战之士。百战百胜的经历,更是给了他们超强的信心。他们从来不会畏惧敌军人数众多,只会嫌弃敌军的脑袋太少,不够立功的。

府兵也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知道宋国的厢军是什么德行。再加上有八旗兵撑腰,也能维持着镇定。

赵朔登上瞭塔,仔细观察后,更是勾嘴一笑,道:“有意思,宋人这是把我当太阳汗了啊!”

当初成吉思汗领兵攻打太阳汗时,就是命令蒙古人点燃三堆篝火,打击太阳汗以及他麾下大军的信心的。

宋军之计,和当初成吉思汗的计策,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旁边护卫的塔儿浑提醒,道:“就算宋人的火把有诈,人数也相当不少了,王上还需赶紧传令,我军到底该应对。”

“嗯,宋军的人数的确不少,恐怕四川的主力部队都出动了。桂如渊这是要孤注一掷啊!”

赵朔想了一下,道:“传本王的旨意,深夜乱战,难辨敌我。今夜各部不需出击,死守营寨即可。待到拂晓时分,再听本王的号令,全军出击,一战灭他宋国的四川主力!”

“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