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兖州豹无间道
第429章 兖州豹·无间道
郓州,须昌城。
朝阳升起,霞光万道,城头的唐旗换成了鲁旗。
刺史府中,
一个魁梧粗犷,身披明光甲的中年壮汉,正在狼吞虎咽的吃着早饭,他方脸阔额、眉骨高突,长着一双丹凤尾双目狭长而锐利,颧骨如刀削,短须如钢针。
“来人。”壮汉开口,“把盛彦师、蒋善合带上来。”他的嗓门很大,语速快而急躁,带着几分浓重鲁地乡音。
亲兵应声而去,他继续埋头吃着胡饼和羊肉。
盛彦师和蒋善合被五大绑的押了进来,披头散发十分狼狈。
“大王,人带来了。”
徐圆朗继续自顾自的把手头的半块胡饼和一块羊肉吃完,这才抬头。
“还不赶紧给盛公松绑,怎么说也是咱半个老乡。”
盛彦师昂首站在那没理会徐圆朗,
徐圆朗给盛彦师倒了杯酒,“盛公喝酒润润嗓子。”
“我是兖州人任城人,盛公是宋州虞城人,咱们相隔也不远。你前朝任澄城县令,我呢是任城农夫,过去咱高攀不起,
但天下大乱,也给了我一些机会。
盛公,不如跟着我干,我现在是夏王所封河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鲁王,你跟我干,我表奏你为宋州总管,你仍不失国公之位,甚至只要干的好,封个郡王也是肯定的。”
“咱们吃香的喝辣的,岂不逍遥快活?”
盛彦师并没有理会。
徐圆朗又给他倒了一杯酒,“盛家在宋州虞城也是豪门望族,你给虞城盛家去封信,让盛家夺城响应。”
“给盛公拿纸笔来。”
纸笔摆在盛彦师面前,盛彦师提笔开始写信,徐圆朗哈哈大笑,很是满意。
盛彦师提笔写下百余字就放下笔。
“这就写好了?”
旁边一名谋士看了眼信,“大王,盛彦师该杀也。”
“写的什么?”
谋士刘复礼把信念给不识字的徐圆朗听,“仲弟如晤:兄奉诏随李侍中讨贼,本欲荡平兖郓以报国恩,不意兵溃须昌,为贼酋徐圆朗所擒。此獠凶狡,胁我投降。然吾尝读春秋,岂能为臣不忠,誓以死赎罪。
老母年高,素患风痹,弟当亲奉汤药于榻前。
吾死后,勿求骸骨,但立衣冠冢即可。弟须勤勉持家,谨守清白。
临纸怆然,涕泪纵横,兄,顿首。武德四年四月十三日。”
这是一封绝命家书。
徐圆朗刚才还哈哈大笑,听完一拍桌案,“姓盛的,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以为我不敢杀你?”
盛彦师挺胸抬头,泰然自若。
徐圆朗瞧他这个样子,又哈哈笑了起来,“盛总管如此气节,我怎能杀你,”
他请盛彦师落座,喝酒吃肉。
“蒋公!”
蒋善合同样是不肯投降。
徐圆朗咬了咬牙,忍住脾气,“喝酒,吃肉。”
盛、蒋二人死也不怕,倒也是淡然的坐下喝酒吃肉,死也做个饱死鬼。
饱餐后,徐圆朗再劝,二人仍是不理,只好把他们送下去,派人软禁起来。
“刘长史,用什么办法能让二人投降?”
刘复礼摇头:“主公,我看此二人一时半会不会投降的,不过他们人在我们手上,主公可以对外宣布,就说二人已降,然后授盛彦师为宋州总管,再授他虞城的子弟官职等。
对蒋善合也如此,授他郓州总管。
唐人也不知道他们真降假降,我们照样能用二人之名,造势。”
“长史果然足智多谋,可还有什么好计策一并说来!”
“徐州刘世彻,出身彭城刘氏,乃南海太守刘权之子,此人有盖世奇才,名动东夏,且善用兵,大王何不招刘世彻来,以其为帅。大王坐镇兖州,让刘世彻分兵攻略濮济,
再让李武意任齐州总管,以谭州兵取齐邹诸州。
重新打通与江北联系通道,方为上策。”
“刘世彻。”徐圆朗当然知道彭城刘世彻,此人手里头有一支兵马,他少有侠气折节好学,倜傥不羁,颇为时人所许。
隋末大乱,刘世彻派人去南海郡见父亲,劝他起兵,结果他父亲刘权居然斩了他使者,仍坚守南海,直到病逝。
刘世彻这几年游走在各方枭雄豪强之间,可惜就如当年李密一样,虽然都敬重他名佩服他才,可又忌惮他的名望本事,没有人真正肯信任他。
如今唐朝大将刘德威、刘德敏兄弟,论辈份就是刘世彻的堂叔。
本来有这层关系,刘世彻应当也归附大唐,可奇怪的是刘世彻这几年一直留在徐州一带。
“若得刘世彻支持,则主公取徐州也会很轻松。”
徐圆朗以前也忌惮刘世彻的名声和能力,但现在李逸率兵进逼,他也顾不得那些了。
“好,我马上派人去迎刘世彻来。”
盛彦师被软禁在刺史府中,每天吃喝不愁,他每天跟那些守卫聊天,打听些消息,听说徐圆朗要请刘世彻来,还要以他为帅。
当下不由的担忧。
他对蒋善合道:“刘世彻此人,我曾见过,确实很有才能,尤其知兵,若论能力,一点不输于滕国公刘德威刘德敏兄弟。
若是他真的来了,那可能会给侍中造成麻烦。”
“那怎么办?”蒋善后也听过刘世彻的名字,此人在黄淮一带太有名了。
盛彦师对看守士兵说要见徐圆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